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十九大报告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的发展要求和“七五”普法工作的全面部署,掀起了法治建设的新浪潮。而法治文化是一种包含民主、自由、正义、公平等价值的优秀文化。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律如同从襁褓中的婴儿慢慢走向成熟,法治文化更随着时间的积淀而愈加浓厚。它是法治建设的灵魂所在,是创建法治社会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高校学子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对象,是法治建设强有力的推动者和引领者,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实践团以“探寻边陲民族之路,传递法治文化精神”为主题,通过法治文化“六走进”,将社会主义先进法治文化带进彩云之南。
【法治文化进祖国边陲】
历经15小时,跨越2599.4公里,怀揣着对法律的热爱和对法治文化宣传的期待,北京化工大学学生法律援助中心赴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们踏上了横跨祖国南北、走进彩云之巅的暑期实践之旅。
【法治文化进机关机构】
实践团成员前往老厂镇司法所,与老厂镇司法所王跃所长、党建办公室石松主任、扶贫工作办公室付丽华主任、社会治安管理办公室刘星呈就老厂镇改革开放40年以来普法工作开展情况、法治文化发展状况开展座谈交流。通过交流,实践团成员深入了解了老厂镇以“精准普法,法律六进”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的普法工作,并对司法所当前面临的工作困境提出建议。
【法治文化进乡落村寨】
数小时的蜿蜒山路,实践团成员克服高原反应的不适,来到了海拔1900米的小窝中村,对改革开放以来村寨法治文化的发展和所遇困境一探究竟。在座谈会上,小窝中村村委书记吴志春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村中法治文化发展面临的障碍。针对小窝中村法治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实践团成员向村民发放了前期细心梳理制作的普法宣传手册,与村民们一同交谈,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村民了解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
实践团成员前往羊坝底村落,探寻羊坝底村在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工作进展与突破。根据书记指出的问题,实践团的成员分别提出建议:建议将普法宣传方式从印制手册改为印发在村民实用性物品上,促进村民学法热情;每月评比村中法律模范,提高村民守法积极性;发动党员力量,在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更要“扶心扶智”,带动村民尊法守法,提高法治文化素养。
【法治文化进民族地区】
为探寻云南民族地区法治文化发展进程,实践团成员前往哈尼族、彝族、苗族、傣族、布依族等6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面向少数民族群体开展系列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将法治观念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让少数民族地区村民深切感受到在改革开放和法治春风的沐浴下,各民族已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法治文化进基础教育】
实践团成员分别前往鱼峰书院、沙甸中心校、鸡街小学、沙拉托小学开展“安全伴我行”为主题的校园安全普法宣讲活动,培养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律规则意识。教育,百年大计;普法,千秋伟业。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教育,也需要法律,唯有重视教育才能培育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国民,唯有重视法律才能铺设出通向光明未来的道路。
【法治文化进妇孺人心】
10天的实践之旅,实践团成员努力做到“摆点,让法治理论普及;上门,让法治观念入户;宣讲,让法治理论走心,达到法治文化走进妇孺人心的目的。在这里,我们身体力行,探民族特色,传法治文化,感改革春风,悟时代重任;在这里,我们将法治的种子遍撒滇南大地,让法治的阳光普照民族地区,在法治的天空下孕育祖国的希望,让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为新时代保驾护航。
虽然本次赴云南普法实践之旅已告一段落,但法治建设的征程永远不会停止。不忘初心,愿为“法治”勤耕耘;坚定信仰,誓以壮志换新天。普法在路上,我们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8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