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返校的车上,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风景,我的心里如打翻的瓶子,五味杂陈。从打车前往救助站的那天起,到今天原路返回,我们在救助站已驻留刚好五天了,这五天里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我的脑海里回放,感慨良多。
还记得初见,温暖如春
来到救助站,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你——门卫大爷,一听说我们是来这里社会实践的第二批大学生,你就笑呵呵地给我们指路,“往前走,前面儿就是大厅”,我们走的太匆忙,没能好好和您说声再见,正式得道个别,可您关切的声音还回响在耳边;刘亮科长,一个一心一意做救助的人,带我们参观救助站,为我们讲解救助站的工作和救助流程,再三叮嘱我们注意安全,眼里心里,装得都是受助群众;询问护送,救助工作从未中断,只可惜我们走之前,他护送一名受助对象回四川老家,到我们离开前,他也没回来。还有大厅的工作人员们,护理站的阿姨们,档案处的马姐姐……救助站是个充满温情的地方,是因为在这里有这样一群充满温情的人。
还记得恰逢,心疼如绞
在这短短的五天里,我看到更切身感受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不易,来救助站的受助对象:有来淄博打工被人骗了身无分文的人,无法说清楚家庭地址,找不到家;有精神存在问题在街上流浪的人,家人回避,救助工作开展困难;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对姐弟,父母不幸早逝,无人看管,被人发现才送到救助站,刚来时,头发干枯毛躁,衣服邋里邋遢,两个脏兮兮的小孩,姐姐不怎么说话,而弟弟十分怕生,看着就让人心疼,小小的年纪遭遇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被迫快快长大。我们帮他们借书,陪他们玩儿,照看他们吃饭,尽力给他们我们能给的陪伴,看着逐渐多起来的笑容,我们的内心也更加快乐;还有很多很多的案例,在这里,每天都在发生着,上演着。
还记得约定,我们必行
临走前,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开展外语培训,一方面是尽力为救助站的救助工作带来便利,另一方面也希望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真正学以致用。在和救助站的工作人员们进行最后的交谈时,我们允诺:我们会持续关注救助,关注社会底层人民,为社会的更好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的实践之行虽已告终,但这颗实践之心永远在路上。
(撰稿:“温暖同行”社会实践团党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49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