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沧浪胜迹,弘扬传统文化
摘要:8月15日至21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苏省苏州暑期社会实践团对苏州四大名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沧浪亭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对其造园艺术手法进行深入探析,积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
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传承价值。为加强人们对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认知,宣传和弘扬园林中蕴藏的文化,8月15日至21日,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苏省苏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对苏州四大名园进行了实地考察,以沧浪亭为主要调查对象,结合所学知识,对其造园艺术手法进行深入探析,积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
沧浪亭,是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悠久、属性最独特的园林。沧浪亭之名始于北宋,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并傍水造沧浪亭,取意“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后欧阳修作《沧浪亭》长诗,使得沧浪亭名声大振。多朝更替,虽几经修葺,但整体布局依旧完整,造就了如今我们所见的沧浪亭。
据悉,实践团于15日抵达苏州,次日前往市图书馆查阅收集沧浪亭相关资料,为后期的实地调查做好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后,随即前往沧浪亭展开初步调查。团队内部以小组分工形式对沧浪亭的空间布局、叠山理水、花木配置等方面进一步探究。结合沧浪亭历史文化、周边地理环境、使用功能及对象,详细分析了其临水复廊、花木配置处理等突出特点。
沧浪亭的临水复廊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实践团成员以拍照、手绘的方式记录下复廊的具体结构,分析了由复廊分隔的内外景色差异,以及廊壁上的漏窗的具体作用。园内外的景色透过漏窗紧密相接,营造出“景中有景,画中有画”的景致。同时外水与内山互为借景,弥补了园中水体的不足。山情水意融合一体,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独一无二的开放性格局。
沧浪亭的花木配置以丛植种类各异的竹子为特色。从明道堂后向西南行至翠玲珑,前后遍植翠竹,种类繁多。经队员们粗略统计后不下20多个品种。室内家具也雕有竹节图案,与景相符。“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林林总总种植的青竹表现了园主清新脱俗高洁的品格。
其后三日,团队游览了苏州古典名园中的拙政园、狮子林、网师园、留园,与沧浪亭的造园手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体会到了苏州不同时期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差异。经实践团成员发现,在园林建筑风格上,南北宋时期(网师园、沧浪亭)多采用较大体量方方正正的楼、堂、轩、亭,以而到了元、明、清后,建筑更多呈现出小巧精致的特点,类型也更加丰富。
初来沧浪亭调查时,在与游人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大多人都是慕名而来,想感受一下苏州四大园林的魅力。或许由于沧浪亭面积太小,景区中并未安排导游讲解,很多游客未能在享受美景的同时,真正地去了解、去感受沧浪亭的文化内涵。20日实践团成员重返沧浪亭,利用专业知识及实践所获,展开了一次志愿讲解活动,对初次来访的游人从沧浪亭的历史渊源、主要造园手法以及背后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讲解,致力于让沧浪亭的艺术文化魅力生生不息,被后人传承、发扬下去!调查结束后,团队成员共同讨论整理本次实践所获,积极分享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并制作《沧浪亭造园手法分析图》。经过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后,实践团于21日返校,至此,华中农业大学赴江苏省苏州市暑期社会实践团结束了他们的苏州之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1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