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走进福州三坊七巷 寻访海上丝绸之路
为深入领悟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构想,8月2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闽丝路调研服务队走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儒坊的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进行参观学习,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缘由和变迁发展历程。
(队员们在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的合照)
巍巍闽都,有福之州。2000多年前,先辈从这里劈波斩浪,走向海洋,揭开了海上交通的序幕。从此这条绵延千年、横跨万里的海上丝路航线成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实践队成员跟随讲解员进入各个展厅。展览馆中采用了动画特效技术,制作出福州各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邢港古渡和福州港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茶港”的繁忙景象等历史场景复原,仿佛带我们穿越千年,回到繁荣的海上贸易时期。模拟考古展厅中展示了千年沉船的珍贵陶瓷文物和明代马森墓出土的大量精美丝织品,充分佐证了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瓷和丝织品的重要产地。
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船舶的运输,而古代船舶中比较出名的要数“福船”。讲解员介绍了郑和下西洋时期使用的福船种类和“水密隔舱制作技艺”。该技艺是采用榫接,艌缝等技术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相互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对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了革命性作用。听到此,队员们为我国古代就拥有如此先进的造船技术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队员们认真听讲)
本次实践中,成员们采访了海丝展览馆的游客,被采访者表示他们慕名而来,想在海丝底蕴浓厚的榕城切实感受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海上丝绸之路展示馆的相关负责人陈女士在接受实践队成员采访时表示,海丝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国家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的构想,也是希望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让海丝文化和海丝精神走出去。谈及“如何充分利用福建的海丝名片和更好地宣传海丝文化”,陈女士提到,从博物馆角度来说,举办“走出去”的展览以及“移进来”的展览是很好的一种方式,如将海丝展示馆的一些瓷器移回到景德镇(瓷都)办海丝瓷器展览,也有将海上丝绸之路出土的部分文物带去全国各地做展览。加强馆校合作,制作以海丝文化的历史知识为主题的课题,进入学校宣传。还有博物馆衍生的“免费鉴宝活动”,提倡市民去看一看海里考古捞出来的东西,也是宣传海丝文化的一种手段。
(队员们对展馆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来自水建学院的实践队成员肖舒也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底蕴。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我国古代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中土汉域,还有了对外的文化碰撞。‘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对古代意义重大,对现代的意义也不容忽视。”
(队员们认真学习海丝文化)
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对海上丝绸之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增强了自身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加深了对丝路精神“勇于探索、团结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理解。未来我们会在学习中弘扬丝路精神,做新时代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青年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