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古韵匠心——专访“中华第一灯”传承人王汝兰

来源:大学生网报 宁波大红鹰学院 归根之寻暑期实践团 作者:ChenZili

台州古代俗语有这样一句话:“临海的城,仙居的灯,黄岩乱弹呀呀声”,这里仙居的灯便指的是素有"中华第一灯"之美称的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当地民间称为"唐灯",在来之前我想象中的针刺无骨花灯就和每逢元宵佳节街上挂出来的普通花灯一样,制作过程应该也不会很复杂,对于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的由来,历史,制作等我们都是一无所知。但跟随归根之寻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台州仙居寻找探索仙居针刺无骨花灯文化并对它进行深入了解研究学习后,我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也了解学习到了很多。原来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远不止我想的那么简单,它跟平常的花灯有着很大差别。

2018年7月7日,我们来到浙江台州仙居皤滩古镇,探访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仙居无骨花灯传承人王汝兰,并对她进行了访问。

图为归根之寻实践团队与王奶奶的合影

穿过几条古镇小径,伴着踩踏在鹅卵石铺就的龙形街道发出的“咯噔”声,我们一行人踏进了古镇88号宅子的大门。一抬眼,便见一位老人伏在桌边,借着台灯微弱的光亮,用针笔在卡纸上刺着图案。周围的一切嘈杂似乎都与她无关,老人只是重复着单调的动作,一针一眼,安安静静,连架在她鼻梁上的眼镜都纹丝不动。那是第一次见王奶奶,老人沉静的气场让人感觉时间都静止了。

图为王汝兰奶奶

采访时间:7月7日

采访地点:皤滩古镇88号

受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王汝兰

(采访前奶奶拿出了一个自己正在制作的一盏花灯给大家观赏,从点点针孔中弥散出柔和的光,一针一孔,密密麻麻)

郭团长:这个全是您刺出来的?

王奶奶:是的,都是一针针这样刺出来的。

郭团长:您第一次接触到花灯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觉?

王奶奶:第一次看到花灯这么好看,很激动,很想要自己把它做出来,但是没人教你是做不出来的。后来就边做边学,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

郭团长:那您第一次做会自己的第一个花灯是什么样的心情?肯定很激动吧。

王奶奶:第一次做这种花灯,我也是从荔枝灯先开始做起的。(指了指手上的灯)这样子学好做起来,心里觉得很高兴,我也能学会做无骨架的花灯了,然后将花灯装饰一下就能挂门口了。

郭团长:挂在门口?

王奶奶:对,就是像元宵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挂灯,像这样子的花灯,经常会用来送人啊,送亲朋好友啊,那时都是这样子的。

郭团长:那那个时候会做这个花灯的人是不是很少?

王奶奶:那时候很少的。没有几个人会做的。

郭团长:听您说过,您那个老师是从仙居的其他地方请来的,那当时就您一个人跟着那个老师后面跟着他学?还是您还有其他的师兄弟?

王汝兰奶奶:都没有,就是我一个人跟着那个老师,(但)他不教你的,你就是站在旁边看看的

郭团长:那您怎么学会的?就在旁边看着自学?

王奶奶:对的,就看着师傅制作,然后在旁边跟着师傅一起做,边做边学。

郭团长:那您总共有几个徒弟呀?

王奶奶:总共有二十几个,还有像中国美院的也来学过,还有县城职业高中的陈老师也过来学了,去城里开班授课。

郭团长:那坚持下来、现在还在做针刺无骨花灯的有几个人呢?

王奶奶:我记得的还有四五个吧,有几个经常会去外面参加比赛的,还有像陈彩平,我儿媳妇嘛,她现在做的比我好多了,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年轻,眼力好啊。我现在年级大了,眼睛视力差了,刺起来不好的,不中用了······

图为团长采访王奶奶

老人虽然看上去还算是健朗,丝毫看不出来已入耄耋之年,但经历了一场大病的她却是觉得体力不如从前。王奶奶说“我今年八十一岁,要不是那场病,让我体力和听力都跟不上,我还能做的精致得多。”即使身体状况不如从前,王奶奶依旧时刻牵挂着、坚持去做针刺无骨花灯,那份流淌在血液里的勤劳和坚守便是王汝兰的匠心精神吧。在一切讲求效率、为减少成本而尽力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年代,继续跟王奶奶一样坚持着制作花灯的人越来越少,工业化取代了手工生产,却永远取代不了凝聚在手工艺品的那份坚守与文化传承。古老房间里,昏黄灯光下,一针针刺出来的不只是精美的图案,更是那份坚守着的匠心精神,那反复起落的针刺也许是对传统文化的最好传承吧!

图为仙居针刺无骨花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4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寻三孔文化魅力,传承中华千年智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曲阜“三孔”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了全面探索“三孔”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方面的内生动力,切实…… 冯天然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山东省博物馆——寻迹鲁博探古韵

为深入探寻与亲身体悟齐鲁文化的博大精深,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春寻古韵,文化薪火传”社会实践队,于1月15日踏入山东博物馆。在馆内,专业讲解员为队员们详细阐释了齐鲁大地各…… 冯天然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走进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加强文化自信

淄博,这座拥有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城市,孕育了独具特色的陶瓷琉璃文化。淄博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后李文化,距今已有约一万年的历史。淄博的陶瓷产业在继承传统工艺…… 冯天然 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深度走访尹村:剖析乡村发展模式 擘画振兴蓝图

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社联建筑梦兴村”实践队奔赴龙口市石良镇尹村,开展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意义的实地考察…

探寻三孔文化魅力,传承中华千年智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曲阜“三孔”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了…

铲雪除冰在行动 志愿服务暖人心

铲雪除冰在行动志愿服务暖人心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提高社区卫生水平,以及帮助社区居民共渡寒冬,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寒…

赓续红色血脉,青春奋进新征程

中国青年网济宁1月16日电(通讯员孙靖雯)在时代的号召下,2025年1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青衿逐梦,学思践行”实…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 ——投身社区服务,助力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宣传

2025年1月,曲阜师范大学里巷相望实践队这群充满活力的大学生们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假期模式。他们没有选择宅在家中躲避风寒…

最新发布

中矿大学委会召开迎接新生前准备工作会议
中矿大学委会召开迎接新生前准备工作会议8月25日晚上7点半,中矿大学委会在学生事务综合服务中心召开迎新前准备工作会议。首先,由主任刘天天为大家讲解一系列的工作。督察部的同学们负责挂横幅,摆放桌椅板凳。 …
情系地球,聚焦海洋——小橘灯支教调研团开设海洋生物科普课堂
情系地球,聚焦海洋——小橘灯支教调研团开设海洋生物科普课堂为培养学生们对海洋知识的兴趣,建立海洋保护的意识,8月21日,我院小橘灯支教调研团在隔山中心小学特别开设了一堂适龄且有趣的科普教育课 …
寓学于乐,快乐学习--小橘灯支教调研团开设趣味英语课
寓学于乐,快乐学习--小橘灯支教调研团开设趣味英语课针对农村孩子英语普遍偏弱的问题,8月22日,小橘灯支教调研团开设趣味英语课,以英文歌曲、动画、电影为题材,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主讲老 …
了解国家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小橘灯支教调研团组织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
了解国家发展,增强民族自信——小橘灯支教调研团组织学生观看《厉害了,我的国》 为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信及国家认同感,8月25日,我院小橘灯支教调研团于隔山中心小学开设爱国教育课程,主讲老师为陈云 …
“三下乡”感悟:一次相遇 一生守护
作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薪火相传”支教队的一员,我在队内主要负责手工、美术课程,以及支教队的新闻宣传方面;此外,我还喜欢偶尔去旁听音乐、书法、数学、实验等课程,协助其他老师的工作。…
寻古往祠堂故事,访今朝家风家训
寻古往祠堂故事,访今朝家风家训为探寻中国优良家风家训,用正能量支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滁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赴绩溪县寻访家风家训实践小分队展开了一次寻访祠堂古风、探访今朝家风家训的活动。 …
扶贫队长义盛志: 上甘棠的守护者和开拓者
  8月23日团队抵达上甘棠村时,义盛志队长正在村民家里与旅店老板进亲切交谈,了解近期民宿经营状况。听闻团队成员到达,义队长立刻出来迎接,穿着一件简单的蓝色衬衫,说话平易近人。但就是这样一个“普通人” …
总结实践,河长制永驻心间
为响应党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同时也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大力鼓励当代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号召,做有为青年。…
山东大学“践行新实践”社会实践团队参观实习第十二天
2018年8月26日是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践行新实践”社会实践团队赴德州市宁津海力特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参观学习的第十二天。今天全体人员于9时许在工厂门口集合,佩戴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校徽,携带院旗,身穿工 …
走上街头,浙理学子共话“空巢”现象
回顾往昔,改革开放以排山倒海之势卷入时代的漩涡,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其成果更是喜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深扎根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理念,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关爱空巢老人实践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