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微风,夕阳掩在门后的远山上,没有听过的英文歌曲,荡在山顶的院落里,轻缓的节奏,竟是熟悉的曲音,笑声散开,空气片刻安静下来,不由的想起,这样的日子,怕是难有几何。”这是支教生活的真实写照。
每日的朝阳都伴着孩子们的催门声,相较都市孩子的厌学心理,这里孩子的求知欲积极之至。在孩子们的喧闹声中,苏老师打开了铁门,一天的支教生活开始。伫立在走廊,时而传来清秀的歌声,时而传来稚嫩的读书声,时而出来传来任课老师起伏顿挫的授课声,所有声音汇聚到一起,像极了山里那妙美的歌谣,每一声都响彻到大山深处。
做饭也是老师们的一门必修课,世事洞明皆学问,二十天来收获太多,乐趣也颇多。添煤起火,坐锅加油,将切好的时令蔬菜倒入,一时间油热烟起,黄老师操着一把铁勺,把控着各种佐料,每顿要做出十八个人的饭,着实不易,数勺下锅,翻炒均匀,咸淡恰宜,足见厨技精湛。虽然大都不甚精通煮饭烹食,但此中乐趣,难以言表。
每日下午确保每个孩子都安全到家后,已时至傍晚,两位队长利用这段时间带领大家开展一系列纪念革命先辈的红色活动。英雄生于斯,传奇始于斯。走在革命老区,俯身触摸脚下的土地,这片热土,这片英雄的故土,这片播撒马列信仰的圣土,这片有过数十年革命斗争的土地,孕育了无数有志青年的土地令人起敬。如今我又站在了这片土地,遥寄八十年前的动乱场景,如今早已时过境迁,但始终不变的是每一代青年人对翔梧精神的传承。满怀对先烈崇敬之情的同时,我暗自发誓,定要继承先烈遗志,做好新时代翔梧精神的传承人!
山里的日子,实在是流淌的太快,快到不能看清小溪究竟婉转过多少次,快到没能认清每朵白云的形状,快到无法记录下每个傍晚的夜色,快到记挂不住每个孩子的微笑……
二十天能教授给孩子们的实在有限,每个人都竭尽所能来把新知灌输,希望以支教这个契机打开孩子们对求知的欲望,对外界的向往。山里的生活实在过于封闭,六七岁的年纪,难有几个孩子走出过洛宁这个豫西深山处的小县城,父母大抵都外出务工,家中的老人,一辈子未曾走出洛宁更是不为鲜见。
苦也好,累也罢,一切都值得。庆幸自己能在二十岁的年纪,把自己青春的足迹,烙印在豫西洛宁山区。犹记的来时自己曾写道“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支吾教以成敏志,践实行以知翔梧。”二十天倏然已逝,个中经历,收获匪浅。以后的日子也要继续保持新青年人该有的奋斗精神,践行翔梧精神,永远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8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