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头陡不过大关山,川儿里干不过张家川”,一曲宛转悠扬的山歌唱出了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对于水的渴望。相比于沟壑纵横,饮水安全更是阻挡当地经济发展的屏障。
那么,当前当地的用水压力是怎样的?当地的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可持续性如何?当地居民多为少数民族,则少数民族聚集地周围饮水地饮用水的水质如何?为探究上述问题,8月1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探路者调研队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利局饮水安全总站办公室开展考察,了解当地饮用水治理现状。
历史困扰 水利改革持续进行
张家川隶属的天水市得名于“天河注水”的传说,但这片土地却没有坐等到上天眷顾。“张家川,其实没有川,几乎全部都是山。”在这片黄土高坡最为干旱的地方之一,当地人祖祖辈辈肩挑畜驮寻水吃,披星戴月找水吃,人们对水源的渴望超乎想象。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建的东峡、石峡水库曾是张家川全县仅有的水源依靠,但这两座水库也逐渐难以满足当地饮水需求。
饮水安全管理总站办公室工作人员蒋建军表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的水质卫生管理主要由张家川水利局饮水安全管理总站负责。乡镇政府会集中统一管理饮用水水源。东峡水库仍是当地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20万人以上。”
2010年,张家川启动了富川水源工程,关山水库亦在规划之中。张家川还投入1.27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六大跨乡镇、跨流域的集中供水工程,并通过东水西调的方式平衡全县水资源分布。2014年,张家川有效解决了全县19.44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自来水通村率已达100%。2016年,为加快推进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水资源开发管理水平与保护能力,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在“十三五”期间实施水资源一体化开发利用工程。
改革难题 饮水安全走利民之路
“我们采用限时供水的办法,同时进行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饮水安全管理总站办公室工作人员马彩萍指出,因部分村庄农户分布较零散、部分农户不愿使用自来水等原因,无法实现供水管道全覆盖。“河流海拔较低,海拔较高的住户无法引流,取水不便,安装设施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很多农民经济上负担不起。”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是陇东南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目前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当地居民多为少数民族,主要以畜牧业为生。“很多农户只关心能不能吃水,不关心供水管道等设备是否需要换新的问题,在进行管道换新工作时,会遇到部分农户不理解不支持等问题。” 马彩萍表示,当地农业污染较轻、水质较好,这也导致一部分农户更倾向于使用自家水井。
“目前村民自来水价格为3.90元/m3,整个饮水安全工程,群众除缴纳600元/人材料费外,其余所有工程成本均由政府承担。”蒋建军表示,主要由水利局及环保局参与水源管理,该管理站每月会进行水质检测并形成水质检测报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58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