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去看望戴先左老兵的时候,上山的路还没有那么难走。
老兵今年已经93岁,住在溆浦县淘金坪乡的一座山上。山位于淘金坪 部,周边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人烟稀少,老人就住在山半腰的一座木制房子里。
要去山上,就要从县城开车到淘金坪乡,然后绕过两座山,到达山脚处,徒手搬运物资徒步上山。整个流程下来,大概需要2个小时。
此次看望老兵的大学生志愿者来自山大威海不同院系,一共十五人,他们组成了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暑假期间从全国各地来到湖南,开展为期一周的抗战老兵探访。
学生们为老兵带来了生活物资,与当地志愿者一起,陪老兵说话聊天,一起吃饭,在群山环抱的静谧中,听老人回顾过去的战火硝烟。
“看见车窗外的河,真的害怕”
队员们到达山脚下时,是下午4点10分,在到达之前,队员们绕过了两座山。
“坐车的时候看见车窗外的河,真的害怕。”队员成健说。
接他们的志愿者叫舒杨,是溆浦当地的一名退伍军人,几年前加入到“溆浦文化志愿者”团队,这几年走访了许多老兵,这些年,老兵数量变少,舒杨对于剩下的老兵情况也如数家珍。
据舒杨说,今天要走访的戴先左老兵今年已经94岁,年轻时参军入伍,跟随部队去过桂林、广州,参加过大小多场会战。在解放后,老人随解放军部队返乡,此后就一直生活在溆浦淘金坪。
舒杨在溆浦汽车站接到了他们,然后径直开车前往老人家里,随着目的地的临近,路途逐渐崎岖难行。
湘西多山多水,队员们随着汽车上山,绕行山路,白色SUV在狭窄山路中行进,山路旁,一条河奔流不息。
“这个路还可以的,水泥路,还有护栏,(感觉)就是高速啊”舒杨边开车边开玩笑说。不久,车更加颠簸,水泥路被石子路替代,护栏也消失不见。
在无名石子路上开了一会儿,舒杨提示队员们看向远方山腰:“看见那个房子了吗,那就是老兵家”。
到达山上了,汗也湿透了
一座木制房子立于半山腰,从远处看,房子被周围绿树环绕,似乎是凭空搭建在山中,找不到上山的路。
车子停在山脚,舒杨与前来的另外一名志愿者打了招呼,这名志愿者叫张中华,30多岁的年纪,小麦色皮肤,这次带了他的爱人和孩子,一块来看望老兵。
戴先左老兵的儿子在山脚等候,他中等身材,有些佝偻,花白的头发略显凌乱,与志愿者和队员们寒暄后,将志愿者和队员们带来的米、面条、洗衣粉等生活物资放入带来的担子里,担子的两个筐装不下,戴先左老兵的孙女、孙子各自拎了一些,队员们和志愿者也拿了一些。
戴先左老兵返乡后只生育一个儿子,儿媳生下孙辈两女一子,老人的老伴在四十多年前去世,因家里贫困一直未娶,儿媳妇在2008年患重病去世,除了长孙女出嫁之外,二孙女目前就读职高,孙子就读当地小学,儿子戴英都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为照顾家庭无法出去打工,靠在附近打零工补贴家用。
暖兵筑梦队员成健背着帐篷和书包,手里提着给老兵购买的部分物资,成员闫欣则扛着大米,两人跟随杨中华等人一起上山。
闫欣是山东济宁人,在他的故乡,“哪有那么曲折的山路啊”。他跟随当地志愿者在山上行进,虽然已经是下午,但闫欣的衣服很快就湿透了。
两位队员跟随志愿者上山,一开始,两人还有说有笑,不时地感叹一下周边的风景,随着时间变长,山路依旧曲折,两人也都不怎么说话了,径直赶路。
“我真没想到还真有人住这里,每天上来下来的,多麻烦啊。”闫欣用左肩的袖子擦了擦汗,然后扶了扶右肩上的大米,“真的,我真没想到”。
成健属于能出汗的一类人,现在已经满头大汗了,他不住地用衣服擦拭额头,有时汗水流到眼睛里,成健就停下来,摘掉眼镜,仔细地擦一擦脸上和眼镜上的汗。
“加油啊,前面就是了,跟紧点,小心脚下!”张中华回过头,提醒队员们注意安全。
山路不仅曲折,而且狭窄,脚下的土地被杂草覆盖,看不到太多的土色,而被踩过的杂草和旁边茂密的杂草混合,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踏空,跌下山坡。
向前走了一段,木制房子终于出现在眼前。“我的衣服湿透了!”闫欣说。
“我的也是,全湿了。”成健擦了擦汗,说道。
“爷爷您太厉害了”
戴先左老人站在门口,看着前来的志愿者。
他今年94岁,腿脚已经不方便,站着的时候身子弯着。老人穿着蓝底夏装,上面有诸多“福”字装饰,没系上衣扣子,胸前的皮肤因为年老而失去弹性,像贴在胸前一样。前两年身体好的时候,戴先左老兵还能去山下的集市上赶赶集,这两年,他只能在木房附近转转了。
队员们放下物资后,来到老人面前,向他做介绍。
“爷爷您好,我们是山东大学的,今天从山东过来,看望您的。”
老人听懂了“山东”,微笑点头,用方言询问,“山东,你们是山东的啊。”
闫欣拿来了长条板凳,成健扶着老兵坐下,在旁的张中华告诉队员们,老兵这两年听力不好,对于外人说的话也不能完全理解,让他们说话的时候大声一点。
事实上,老人不能完全听懂普通话,队员和老人之间的交流,还需要靠当地志愿者的转述翻译。
老人说,他年轻时去过山东,曾经到过烟台,聊城。后来跟随部队去过桂林,广州。曾经在一个叫桃花坪的地方,老人曾与日军正面遭遇,日军发起进攻后,老人和队友立刻还击,当时,日军的一颗流弹从戴先左老人的左手手腕处擦过,到现在,流弹造成的伤痕还清晰如昨。受伤后的戴先左匍匐在大树树根处,这时一个日本兵试图从对面摸过来试探虚实,戴先左待日本兵弯腰行至水田中央时果断开枪,击中其胸膛,日本兵当场倒地,两三个小时后,才有四五名日军来收拾被毙的尸体。
队员们注视着老人,不时询问旁边的志愿者老兵说的内容。听到紧张的地方,队员们忍不住地惊叹,“爷爷您太厉害了!”
“去年他第一次住上席梦思”
老人所住的木房,已经有几十年历史,房屋缺少大门,木制的材料已经完全干燥,腐朽掉的材料堆在一起,远看像堆柴火。
在志愿者发现老兵之前,房子还没通电,由于年久失修,每逢阴天下雨,房子就会漏雨。
队员们走进老人所住房间,迎面看见一个低垂的灯泡,老人儿子对志愿者说,前些年木屋里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全家就陷入黑暗中,这两年政府派人来,为老人通上了电,怀化关爱抗战老兵协会和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多次来到山上,先后为老兵添置了冰箱、席梦思床等家居用品,并在不同节日期间为老人带来大米、食用油等物资。
戴先左老人见队员们走进自己的房间,便用方言对队员们说着什么,张中华说,老人在告诉你们这里通电了,他很高兴。在队员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通电,于老人而言却是很值得高兴的事,成健看着老人房里的灯泡,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老人儿子告诉队员闫欣,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他不能外出打工,全家生活开支都靠老人的补助和自己打零工,家中经常入不敷出,尤其是前几年自己妻子得病花费十余万,更是给这个家庭雪上加霜,自己又供不起女儿读书,常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张中华回忆说,发现戴先左的老兵身份纯属意外。当时自己和其他一些志愿者正在帮助溆浦贫困学生寻求资金帮助,戴红(戴先左老人的孙女)属于贫困学生,受到志愿者的关注。当志愿者来到戴红家里,准备了解情况时,偶然发现了戴先左老人。
“当时我看他年龄挺大的,感觉符合(抗战征兵)年龄,就试探性地问了一句老人有没有吃过皇粮,结果老爷子就躲躲闪闪地说自己被抽过丁。”张中华随后对老人信息进一步确认,经过数次走访核实,确认了老人的抗战老兵身份。
“老人去年刚刚住上席梦思床。”张中华说,“我们也挺欣慰的,这次你们(暖兵筑梦队员)能来,老人家也是非常高兴,社会上还是有很多人在关注他。”
“你们来,老爷子开心啊!”
暖兵筑梦队员们携带着一些物资,当地志愿者也专门购置了许多蔬菜和肉,与社会实践队员们一起,为戴先左老兵做一顿丰富的大餐。
厨房位于木屋右侧,简易地搭建了锅灶。泉水从山上流到井里,经过水泵,再从井里抽出,作为厨房用水。
“纯天然,富含矿物质!”队员闫欣握着戴先左老兵的手,逗老人家开心。
志愿者和老人孙女在厨房里忙开了:洗菜、切菜、切肉,每个步骤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大的厨房里站了好几个人,十分热闹。
老人看着这么多的人,也掩藏不住笑意,当闫欣询问老人开不开心时,老人眯着眼,微笑着点头,旁边的志愿者们看到老人的笑,也都笑了起来。“你们来,老爷子开心啊!”戴英都也舒展了眉头,露出难得的笑容。
戴英都说,近些年随着国家的重视,来自官方和民间的关怀也在增加,尤其是民间团队,经常上山给老人带来物资,陪老人说话聊天,“他们(志愿者)每次来,老爷子都非常高兴。”
山上的光逐渐暗淡,群山环抱之中,一座木屋升起氤氲炊烟,当年陶渊明面向的南山,如今也被另一群人悠然地见着。
搭起帐篷,准备露营
队员们此次来到山上,是带了帐篷的。
团队负责人王佩玉说,为了能更好地体验到老兵的日常生活,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抗战老兵,在不影响老兵生活的前提下,鼓励暖兵筑梦团队成员自行搭建帐篷,睡在老兵家附近。
戴先左老兵家的左边留有一块空地,面积足够队员们和当地志愿者搭建帐篷。说干就干,志愿者张中华和舒杨拿来帐篷,队员们也拿来帐篷,大家准备今晚的野外住宿。
当地志愿者有丰富的露营经验,而对暖兵筑梦队员们来说,搭帐篷却是第一次。队员们看着张中华搭建帐篷的步骤,并照着说明书的指示,顺利地将帐篷搭建了起来,并在帐篷内部放上了防潮垫,以防晚上潮湿。
在老兵家附近,三顶帐篷搭建完成,帐篷像三座防御塔,守护在老兵家附近。队员成健看着山下的风景,笑了起来。
饭菜初上,风雨初降
“开饭啦!”志愿者李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对着厨房外的人喊。
其他人赶紧走进厨房,把饭菜端到木屋前的桌子上。闫欣端着一大碗排骨玉米,成健则把一盆酸菜鱼放在桌子上。
不一会儿,一张桌子被摆得满满当当,志愿者做了一桌子的菜,为戴先左老兵改善伙食。老人儿子说,平时他和老人在家,大多是简单炒些蔬菜,肉类并不经常见到。
暖兵筑梦队员们搀扶戴先左老人上桌,为老人倒上果汁,当地志愿者为远道而来的暖兵筑梦队员们倒上了啤酒,这群平生并无交集的人,因为一个信念聚在了一起。
戴先左老人看着队员们,微笑着说着什么。经过当地志愿者翻译,老人是在说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希望队员们不要见怪。
队员成健连忙说:“这已经很好了爷爷,特别好了!”
大家一起吃饭的时候,天空阴了起来,随后,几颗雨滴落到桌上。
起初大家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吃饭,但是不一会儿,天空中的雨滴多了起来,落在草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下雨久了,屋里会有发霉味
随着雨下得越来越大,志愿者和队员们不得不先把戴先左老兵搀回屋里,然后将桌子和长条凳搬进屋里。张中华打趣地说,这是老天爷嫉妒人间的好事。
进到屋里,空间就变得逼仄起来。队员们选了看着最大的地方,把桌子放下,等人都坐过来后,发现空间还是有些狭小。
外面的天空黑得迅速,雨滴也落得快了。昏黄的电灯给屋里带来了光亮,而外面的世界则是一片漆黑,只能听到下雨的声音。
戴先左老人走了过来,跟队员们说抱歉,他说没想到下这么大雨,让队员们不能吃好。队员们站起身来,握着老人的手,安慰起来。
“爷爷没事的,我们年轻,这不算什么,咱们过来吃饭吧。”
吃饭的同时,外面的雨不见停,当地志愿者说,照这个样子,野外露营的计划可能要取消了。雨太大的时候,住在外面很危险,如果有选择的话,尽量不要冒这个险。
志愿者和队员们趁着雨小的间隙,将搭在外面的帐篷收了回来。放到屋里后,屋里的空间又小了很多。
队员们询问老兵的儿子,在这种天气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老兵儿子告诉队员们,平时晴天的时候,家里过得很比较好,一到刮风下雨,老房子就暴露出来自己的脆弱,“漏雨啊,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啊。”如果一连下很久的雨,家里的床单、衣服就会变得潮湿,整个房子里都弥漫着潮湿发霉的味道。
“那考虑过搬到别的地方吗?”甘凌博问。
戴英都说,这几年当地政府开展精准扶贫,鼓励危房改造和异地搬迁。自己家的房子属于危房,也达到了政府要求的标准。但是对于危房改造,需要自己先期垫付改造费用,政府部门验收后,将垫付金打到银行卡里,但是自己根本没有启动资金,没有办法垫付改造费用,所以很难在原址上修建新房屋,加上住在山上,建材的搬运费用也很高,自己承受不起。
而异地搬迁,名额也比较少,政府正在努力地推行扩充,对于什么时候到自己,戴英都坦诚地说,他也不知道。
饭后,暖兵筑梦队员们一起商议,决定给戴先左老兵一些现金补助,队员甘凌博来到老人身边,蹲下来,将装有300元的信封放到老人手里:“爷爷,这是我们团队的心意,您收下,照顾好您自己,日子总会慢慢变好的!”
老人握着队员的手,一直重复着说没有招待好来自山大(威海)的队员们,队员们一起安慰老兵,并向他告别。
志愿者和队员们一起,收拾好了行李,准备下山。
风雨无阻,关爱老兵在路上
白天上山的时候,暖兵筑梦队员们已经感受过走山路的困难,而在风雨中摸黑下山,更是一种艰难的挑战。
志愿者说,从前他们来的时候,也碰到过这种天气,每次下山都是一种提心吊胆。原因无非是晚上太黑,看不见路,稍不注意就有可能一脚踏空,跌落山下;第二就是因为山路泥泞,行走困难,每次下山,脚上都沾满了泥水,有时运气不好,一双鞋上全是泥,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老兵儿子和孙女坚持把志愿者和队员们送下山,老人的儿子拿着扁担,将一部分需要带下山的东西如帐篷放在扁担的筐里,他的头上放了一个头灯,用来照明方向,由于没有办法打伞,他就这样走出屋子,冒雨下山。
由于伞的数量不够,志愿者和暖兵筑梦队员们三两成群,共打一把伞。有人负责用手机手电筒照明,有人负责提着行李,每个人身上都背着自己的书包。
夜晚的山格外神秘,在黑色的夜幕下隐约可见远处山的轮廓,雨声夹杂着人们的脚步声,在空旷静谧的山里清晰可听。
队员们跟随在有经验的志愿者身后,小心翼翼地迈出脚步,偶尔有人发现难走的地方,便会大声提醒后面的人,一群人就这样从山腰绕到了山脚。
到了山脚发现,狭窄的山路无法顺利实现倒车,志愿者们费了许多的力气,才艰难地在山脚倒过车来,此时是晚上的10点。
从山脚下开回县城,志愿者舒杨不敢太快,夜晚的山路神秘而危险,彷佛一不小心就会冲破护栏,冲下山谷,雨刷来回刷着车窗,窗外的风景只剩下车窗上的雨珠和若隐若现的灯光。
等到队员们回到县城,已经到了凌晨12点,队员们的鞋上沾着泥土,头发和衣服也已经被雨打湿,凌晨的溆浦县城已经没有太多的人,人们大多躺在自家床上,享受着雨声带来的舒适感。
战争虽已远去,对于抗战老兵的关心却始终都在。年轻一代自有承担的勇气与担当,去抚慰经历过生死战斗的灵魂。山东大学(威海)暖兵筑梦团队此次赴湘共十五人,涵盖校内多个专业与年级,正如团队负责人王佩玉在一次全体会上所说,暖兵筑梦团队的责任,是“体现当代年轻人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对抗战老兵的安慰。”
老兵不死,只是衰老。
暖兵筑梦,一直在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1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