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此生
—于娟老师《此生未完成》有感
于娟老师在《此生未完成》这本书中提到,每每有病友谈及“为什么是我得癌症”这个话题,都能听到她们哭天抢地地抱怨苍天无眼、上天不公。然而她却未曾萌生过这样的念头,也不曾指着上天埋怨自己命运多舛,相反,在历经癌症骨转移的疼痛与数次化疗反反复复的折磨之下,她对自己仍然活着就已心存感激。除了在病房里安心养病之外,她没有闲下来,用自己的每一分疼痛一字一句记录着自己生命的日记,记录着自己对名利权情的深刻认识以及对父母、丈夫、儿子的万般留恋和不舍。她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当她看到发髻鬓白的父母为自己操碎了心,丈夫在自己身边寸步不离地守护,两岁的儿子咿咿呀呀学叫妈妈的时候,她告诉自己无论如何,一定要撑下去。
她笑称自己无畏施。不想家人看到自己的痛苦,治疗期间咬紧牙关从不吱出一声。病中所见所闻,似乎也并没有成为她胆怯的由头。病友的相继离去、家人朋友放之不下的割舍,都被她以最自然最诙谐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是因为她不怕死,而是她想用自己微薄的一点力量,尽力为世人留下些什么。诚然,她舍不得这个世界,但是她更不想有人再来重蹈她的覆辙。于娟老师的挚友郑培源先生说很羡慕她病后大彻大悟的状态,情愿跟她换一换,经历她所经历,获得她所获得;于娟老师只是认真地瞪大她那双直白的眼睛说她不忍心如此。所有人都相信,若能渡过这个难关、化险为夷,她将拥有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但是上天却并没有给她这个再来一次的机会,而是让这个透透彻彻、干干净净、明明白白的好人,让这个拼了命去写博,插着输氧管还要写博,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多留一些警醒世人的文字的好人,让这个把所有苦痛自己扛了换成文字来逗乐大家开心的好人,让这个识破了人情没有惊破胆独独留下一颗孩子的心的好人,永远睡去了。郑培源先生说她在生命的最后五个月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浮躁沉淀了,所有伪装剥离了,所有喧嚣远去了,所有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一个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纯真的感悟。
“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机会育子成才,但可以用今天的行动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的妈妈不是懦夫,所以在你的人生里,遇到关键的人与珍贵的事,要积极争取,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平淡的表达背后是难以道出的脉脉深情。书中详细叙述了她从怀孕到抚育儿子“土豆”到一岁多的痛并快乐着的经历。我还没有为人父母,暂时还不能体味其中的苦与乐,但是父爱母爱的伟大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表达的道理我还是略懂一二。大学前从未离开过父母的我趁着放假在家中休息几日,晚上从外面应酬完的父亲进门便踏入房间与我畅谈。趁着酒意,微微醉熏的父亲没有了往日的严厉,而是换成平时不怎么常见的语气态度。不知谈论到什么话题时他招呼了母亲一声,说到:孩子大了在身边就留不住了,他总归要去寻找他的生活他的伴侣。日后他若是过得好,我们自然替他开心;他若是没混个什么名堂,我们怕也是无能为力。我们给他把这几年他念书的生活费学费出完了,也就是真正到他离开的时候了。再怎么舍不得我们也不会是陪伴他一直走下去的人。听完这些我怔了怔,埋怨父亲把自己说得像个白眼狼。但是仔细思量却也正是这样,无论父母为我付出过多少,或是说无论我多爱他们,他们多舍不得我,总有一天我得走出这个家门,走向自己的生活,他们这些年的努力无非是有朝一日能够把我送出去,让我能在这个浩瀚的星球上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即使他们在,家也在,若干年之后我终究不再会是那个地方的常客。
所以当于娟老师写下这些言论的时候,纵使她没有表现出任何一点的悲情,我都觉得心里涩涩不是滋味。的确,没有一个家长不想看到孩子飞黄腾达,何况是她,一个才刚刚给孩子断奶两个月的母亲,就遭受到晴天霹雳般的打击。在儿子咿咿呀呀唱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词时,她内心的坚韧城墙轰然倒塌,她再也抑制不住泪水。病痛再痛,也没让她哼唧过一声,但是面对孩子,她是真的放不下。可是她能做的,就是在病魔面前多一丝勇敢,在儿子面前多一份坚强,她唯恐自己无法多陪伴儿子走过一程,于是忍痛写下勉励儿子的话语。她说虽然自己还没有经历与儿子分离,可是真正分别那天,她会表现得一如既往的平和,只是她深深地明白,她,永远不可能再是原来那个她。阅读完这本书后也看到过一些关于于娟老师生前生后的视频,其中印象尤为深刻的除了她在病中一次次告诫人们的生命真理之外,就是关于土豆的生活状况。土豆还没有明白这些事情,只是偶尔会自己一个人呆呆地静下来,说自己想妈妈了。可以失败但是不能放弃,于娟老师直至生命终止之前也没有放弃过与病魔搏斗;她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道妈妈不是懦夫,终有一天土豆长大懂事明白一切时,他一定会相信,妈妈是一个真正的勇士。
于娟老师终究还是走了,乐观且自信的态度没有帮她成功打破最多只能活两年的预言。可是在这不足两年的时间里,她的生命得到了她可能在患病前二十年、二百年都得不到的延续。她走的时候,流着泪却也带着笑。她还不能做到完全放下自己的所有情愫,但却欣慰自己的灵魂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相信读过此书的人都会有相似却不相同的感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4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