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至8月11日,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印度尼西亚分队前往印尼巴厘岛东南山区的小镇乌布,进行“一带一路”有关调研和支教实践活动。
随着乌布以及巴厘岛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乌布的教育需求不断增大,游客的增多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在华企业也陆续来岛投资建设。本着浙大学子所应有的世界担当,实践团队一行15人来到乌布进行中文与计算机课程的志愿教学,并对当地教育现状、环保工作现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现状进行调研。
【支教在浙厘】摇摇晃晃情绪却满溢
图1
实践团队来到了乌布当地的SMKNegeri艺术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中文与计算机课程志愿教学活动。
图2
中文课程的教授一方面考虑到乌布因中国游客的增多而产生的中文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实践团队也希望借此机会传播中国文化,加深印尼学生对中国的了解,展现青年学子传播中国文化的担当。
图3
而计算机教学组则希望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将Photoshop图片处理以及HTML网页设计课程带给印尼学生,让学生真正在计算机课上学到实用而有趣的技能。
图4
可能我们带去的知识只是杯水车薪,但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教授的学习方法和为他们拓宽的视野。他们想要一艘大船驶向梦的远方,而我们为他们带去了造船的斧与锤。
短短一周的支教让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感触颇深:
“他们会自发且大声地在我教的读音后跟着念,会在被提问时争先举手,会偶尔露出毫不掩饰的恍然大悟的表情,会在七拐八弯的拼音音调里欢笑。他们自始至终都自觉记着笔记,完全没有把这场时间不长的中文基础教学当成可有可无的‘体验’。”
“‘那你以后的梦想是什么?’‘我,我想当个IT技术人员。’‘那太好了,我们以后可以随时交流!’‘可是…’‘可是什么?’‘我,我爸妈想让我当个导游…’计算机课上发光了一节课的眼眸暗淡了下来。在梦想和现实之间,他们或许没有太多选择。”
“印尼的个人电脑普及率不及7%,学校的电脑机房里却配置了一批Adobe软件。学校每周都开设电脑课,Kesya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感激。‘这些内容我们在课上也学过,但我从来就没有弄懂……我们老师从来没有告诉我们这样做背后的原理,为什么要加一个图层再进行编辑......’我突然意识到,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教育发展的滞后,或许并不在于教学的硬件设备,而在于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上。学校高配置的设备和全套正版软件也无法弥补家庭电脑普及率不足导致的缺乏练习,照本宣科而没有自主探索的课堂难以培养举一反三的人才。我们带去的其实不是知识,而是我们学习实践中得到的方法。”
“一个印尼学生兴奋地和我讲起他对中国的了解,中国功夫,中国熊猫,还有来自各方的报道,这些或好或坏的符号构成了他脑海中光怪陆离的中国。我突然明白,这段短暂的接触,其实是一个互相撕下标签的过程。于是那个上午,我跟他说了印尼中国电厂,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国高中生的生活,而他则跟我讲了印尼成人独立日,印尼高中生的生活……作为比他们大不过三四岁的真实的中国朋友,我们可以让他们对中国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功夫”等符号上,帮助他们了解真实的中国,让中国在他们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环保在浙厘】守义而不废,善小亦为之
海龟保育中心
图5
8月7日下午,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巴厘岛Serangan地区的海龟保育中心,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海龟孵化室和救助池。经过参观学习,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小海龟们目前面临的生存挑战:地球上现存的8种海龟已全部濒危;全球变暖改变了海龟卵的孵化性别,打破了海龟种群的平衡;游客激增破坏了海滩环境,海龟产卵地急剧减少;海洋垃圾泛滥,海龟把塑料袋当成水母误食而亡……看着工作人员把塑料袋从海龟体内取出的视频,透过冰冷的屏幕,同学们仍能深切感受到海龟的痛苦。难以想象,人们不经意的随手丢弃,带给它们的竟是无尽的苦痛。
图6
这让同学们不禁感到怀疑,这一个小小的海龟救助基地,又能为这个已经满目疮痍的海洋带来什么呢?
工作人员这样回答我们:Don‘t ignore the power of information.You can spread the information here to the world toarise the attention of people to protect the ocean,protect theturtles.
若每人都为宣传践行环保事业迈出自己的一小步,这世界终将回报以绿水青山。
垃圾回收处理厂
图7
8月8日下午,实践团队一行对坐落在圣猴公园边上的巴厘岛唯一的垃圾分类处理中心RumahKompos进行探访调研。一栋简单的阁楼,毫无想象中的异味,深处的果园甚至有猴群嬉戏,一反大家对垃圾处理厂脏乱差的刻板印象。RumahKompos一贯秉承“ZeroWaste”的理念,反对使用一次性用品,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从而减少垃圾处理的负担,使环境更清洁。
虽然只是将垃圾简单地分为“有机”和“无机”两类,处理站在其辖区范围内还是有着很好的运行成果,并获得了印尼政府和许多国际环保组织的肯定。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的垃圾分类体系和垃圾处理流程,其中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如:极强的执行力,用拒绝收走垃圾倒逼每家每户认真进行分类,杜绝“分类了也是倒在一起拉走”的敷衍心态;详尽的分类细节指导,对例如喝完的牛奶盒应如何回收、餐厨垃圾到底该不该用塑料袋装、如何保证垃圾堆放处的环境卫生等细节给予具体可行的规定,便于民众在生活中落实分类;虚心而频繁的国际交流学习,前往日本、新加坡及一些欧洲国家,学习他们高效而严谨的分类体系,并结合印尼当地情况,简化分类方法,优化分类效果;……
图8
虽然这一个垃圾处理站只能覆盖乌布镇的几个村庄,但负责人相信,他们所做的事情,他们所持的理念,他们的坚持,将会带动越来越多的印尼人民,加入到践行ZeroWaste的队伍中去。
【华电在浙厘】走出国门,点亮巴厘
图9
8月9日,实践团队来到了中国华电巴厘岛电站。虽为火力发电厂,它却一反人们印象中黑烟蔽日,煤渣遍地的传统形象,有着出人意料的整洁。
图10
华电运用高新技术在开发与保护间取得了平衡,让同时拥有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成为可能。团队了解到,华电运用了国内的领先技术,使电厂的效率与环保指标都远优于印尼标准,在解决了巴厘岛用电量40%的同时,硫排放量在50mg/m3以下,硝排放量在150mg/m3以下,而巴厘省的标准都是750mg/m3。
图11
与许多人的印象不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外合资项目,既非一种慈善的帮扶,也绝非一场对外的征服,“走出去”走向的其实是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电厂负责人介绍道,华电在巴厘岛拥有30年运营权,30年后移交印尼政府。这30年中,华电收获了巴厘岛的巨大市场,而当地则收获了电厂技术和电力人才。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在天平两端达成了完美的平衡。
丝路·心路
我们曾苦思良久但仍困惑迷茫,担心支教只不过是城里孩子的体验游戏,担心调研走访只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观光游览,直到我们踏上了印尼的土地,去亲身感受这一切。
在实践的过程中,从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里,从公益组织负责人不渝的信念里,从华电中国员工滚烫的自豪里,从这许许多多为了一带一路建设,为了世界美丽和平而付出努力的平凡人的美好愿景里,我们逐渐找到了答案——建立长效机制。
我们为孩子们带来了远方的美好愿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RumahKompos处理厂在村民们心中留下环保的意识和分类的细则,华电为巴厘岛留下了技术与人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渔”所代表的正是长效机制,而它的核心,在于沟通与交流、合作与共赢。小到与印尼学生们互留联系方式、交流学习心得,大到中国与印尼公司实现市场与技术的共赢,更大的是中国与印尼这两个国家互信互惠合作共进。长效机制是人与人,公司与公司,国与国之间的纽带,它让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了时间的跨度与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也正是依托这纽带发展壮大。
这次的印尼之行在我们的心中搭建了未来职业理想的高地——为世界建立一个能真正给予人类和平与繁荣的长效机制,让“一带一路”倡议所追求的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理念真正根植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6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