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22日,广东医科大学“映迹”服务队至廉江市石岭镇为期七天的暑假下乡活动正式结束,服务队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与乡镇里的老人和儿童相处了不同凡响的七天,七天虽短,但时短情长。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志愿者秉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十九大精神,全身心投入乡镇文化建设和情暖孩童老人的一系列活动中。与他们的相处的时光里,他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引志愿者的心弦,也引发了志愿者众多泪点和感慨。
大学生的“好玩性”
石岭镇第二小学的校长郑修良在欢送志愿者回校时表示:“大学生是社会上一个特殊的存在团体,他们既拥有成年人的眼界和宽容心,又具有孩子般的“玩心,”很多小学生的家长反应志愿者带给孩子众多欢乐,孩子们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同家长分享他们与志愿者的点滴快乐。”
志愿者在指导小学生做手工 江振国 摄
“好玩性”是“映迹”服务队每位队员拥有的最基本的特性。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特有的见识和前卫性,服务队围绕中华优秀文化在偏远地区的缺乏性实施了了一系列举措。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本国文化时感到自豪并且妙趣横生?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生命?如何让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信念在乡镇生根发芽?这些问题成了志愿者切入实际活动的出发点。
让文化“动”起来是服务队实施的最重要举措。一名志愿者煞费苦心地组织孩子们演绎了一场《红楼梦》,孩子们奶声奶气的配音,青涩的表演和表现在手指尖的娇羞,使孩子们对“封建礼教”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在认识传统文化的同时,志愿者也让她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正确的理解。更多有关文化的表演也在孩子文艺汇演时各展风采,现代作品与历史戏剧巧妙结合。孩子们表情认真,纯真可爱,席间前来捧场的老人也都笑眯眯的,对孩子和志愿者的表演赞口不绝。
孩子们的“知心”伙伴
石岭镇第二小学的“幸福家园”教室是由广东团委、少先队员委员会等专门为留守儿童所捐赠建造,13名志愿者在七天的实践中就住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居所。
据悉,学校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多是老人在家照看,孩子们大多生性敏感,极其自卑。与志愿者最初相处时,孩子们大多表现疏远,对志愿者保持一种“直呼其名、上课捣乱、保持混乱”的状态,在班级里,队员们将其分为六个小组,并使每个小组由一到两名志愿者指导和关怀。
孩子们在比赛 江振国 摄
志愿者为孩子们提供了橡皮泥、彩带、塑料飞机材料、剪纸、书本、废弃物品等等小物件,让他们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工艺品,途中孩子们认真思考,不懂的就去问志愿者,也对志愿者的“聪明才干”表示钦佩。志愿者尽力去带他们玩耍,汗水淋透衣衫也浑然不知。
几天的相处中,孩子们逐渐改掉了光着脚走路和上课不听从志愿者安排等不良习惯,也慢慢向志愿者敞开了心扉,开始向志愿者诉说对爸爸妈妈的思念,饿着肚子时的难受和一些“小痛小病”得不到重视的委屈。作为由医学生组建起来的队伍,队伍充分发挥了医学生特有的技能,即竭尽全力让基础医学知识在乡镇特殊家庭得以普及。
下午郑梅同学又小生给同桌说自己没有吃午饭,听到这些话的志愿者钟少君当即带孩子去吃为自己下乡准备的零食,孩子起初推推拖拖,对志愿者关于为什么不吃午饭的提问也避之不答,最后在多人劝解之下才拿到手上,泪眼汪汪地说“哥哥姐姐真善良。”期间,几个志愿者抱着孩子,声音略微哽咽。
老人们的贴心“棉袄”
放学接送孩子回家的家长中,有很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老人笑容可掬,但时常会忘记孩子放学的时间,孩子们则在校园一脸严肃地等待家长。有些家长迟迟未接的孩子,在志愿者软硬兼施下才会同意去吃志愿者哥哥姐姐做的饭菜,吃饭时孩子们习惯性沉默不语,在志愿者“自导自演”的滑稽表演中才会微扬嘴角。
小学生在画画 江振国 摄
实践活动第三天,天气突然下雨,郑多燕同学忽然满脸愁容,轻轻地告诉志愿者很担心自己去做工的奶奶被淋湿,奶奶身体很不好,老咳嗽。志愿者罗伟鹏先是宽慰孩子的心理,让孩子回家后对奶奶说声辛苦啦!
第二天郑多燕告诉志愿者,当她对奶奶说:“奶奶您辛苦了,”时,奶奶一脸疲倦地告诉她:“快睡觉吧,我累了。”
据郑多燕奶奶说,多燕是“留守”儿童,多燕的继母现已怀孕,父亲又长年在外,对多燕抱怨的父亲一手牵她母亲,一手拿手机而对她置之不理也表示很难受。听到这些,队长连湃对自己的能力有限表示深深地歉意,尽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痛点按摩手法”运用于实践,为身体感到不适的爷爷奶奶和孩子进行不同部位的按摩。队伍离开前夕,志愿者又将没有用完的一些大米、鸡蛋、洗洁精、还有自己特意准备的小礼物等送给需要的孩子和老人,很多老人都称大学生为“贴心的棉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70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