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红色逐梦队在革命摇篮——井冈山,开始了红军的一天。国人皆知革命岁月苦,井冈斗争难,在那段不算遥远的岁月,革命先辈用迸溅的鲜血染红山林,而今我们重走红军路,再感井冈情。
身着红军服的团队队员
“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抬头望,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
我们整理行装,乘大巴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来到井冈山市茅坪村,观摩久负盛名的因装饰八角天窗而得名的八角楼,当年毛主席在此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光辉思想,为中国革命道路指明了方向。
井冈山上路曲折,红军战士坚定行
参观完八角楼,曲折盘旋,高低不平吸引着我们前进的是一条真正的红军路。绿水青山景色虽美,蜿蜒的山道、泥泞的小路,前进尚且不易,行军打仗更是难上难。这其中的艰难反映出红军们不屈不挠的优秀革命精神,为沿途的景色又添上了美妙的一笔。
身着红军服的队员们沿着曲折的山路前进
爬高山、下斜坡、迈小溪、抵农家、炊香饭
走完漫长而艰苦的一段红军旅程,我们来到了马源村。在村里,受到了村民的热情款待,袁大姐热情款待我们,为我们准备好午饭的食材,并由我们自主进行制作红军餐
认真制作红军餐
厨房里,热火朝天;厅堂上,访谈不止。
炊事员烹饪红军餐的同时,团队的另一支小队也不忘实践的目的,在老乡的家里开展了小采访。袁爷爷是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我们向他了解了马源村的基本情况,他说,现在搞新农村建设,在政府的扶持下,许多家庭都建起了新房子。
团队队员们与袁爷爷进行交流
助贫非一朝一夕,从去年开始,茅坪乡附近村落开始了由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既解决了群众建房的需要,又完善了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是什么起到这样的作用呢?我们带着疑问到了下一站。
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
享用完美味的午餐后,我们来到了马源村的大会堂,进行“与基层对话”基层党建助力精准扶贫访谈教学。基地郑老师对马源村刘书记和神山村彭大姐进行了采访。通过访谈我们得知,井冈山精准扶贫工作已有一段时间,其中最巧妙的便是建立了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帮扶3户、科级干部帮扶2户、一般党员干部帮扶1户的“321”帮扶责任机制。刘书记如是说道,自精准扶贫工作推进后,茅坪乡的相关村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收入上的变化,到环境的变化,再到老百姓精神面貌的变化,党建脱贫给这些“新农村”带来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随后,彭大姐讲述了习总书记探访慰问神山村居民的故事,回忆着总书记在村里的一幕幕场景,彭大姐眼眶湿润,家里曾经是贫困户的彭大姐用两句话表达了她对于精准扶贫的看法“要帮就帮最困难的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了解当地的脱贫工作后,我们来到“红军”一日行的最后一站——黄洋界。赵老师生动地为我们讲解了黄洋界保卫战的历史,这一战为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恢复根据地创造了条件,有效地巩固了土地革命的成果。这是我军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役。在高山上,风光一览无遗,大好河山也曾被鲜血浸染,我们向革命前辈致敬。
向革命先辈致敬
让信仰点亮人生
八角楼隐隐约约冲破黑暗的灯光、马源村热情好客友好朴素的村民、黄洋界云雾弥漫似乎还余着革命的烟气……
在漫长的斗争史中,先辈勇敢斗争,为我们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如今我们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责任,全面脱贫奔小康,建设美丽新中国!
团队成员合影
愿我们牢记井冈山精神:
坚定执着追理想,
实事求是闯新路。
艰苦奋斗攻难关,
依靠群众求胜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70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