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在戊子,汶川地震;造物不仁,生灵涂炭。惊天地之变色,天府倾颠,神州震动;哀民生之多艰,家园破碎,黎明危难。今十年矣,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天地无情兮,而人间有爱,愿昭之扬之,共建家园;造物弄人兮,而我辈发愤,必克险靖难,振兴中华。
2018年8月16日,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汶川地震精神学习小组”,共七人于早八点从雅安出发,前往汶川地震时期的重灾区—都江堰,于抗震救灾纪念馆参观学习。
抗震救灾精神学习小组此行,目的是在都江堰探寻抗震救灾时期,中国广大人民的卓越品质以及更好的将它运用到新时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披荆斩棘。
问水都江堰,拜道青城山。行走在都江堰的大街小巷,热浪一阵阵的扑面而来。新建的房屋与老房子交错在一起,墙壁上的裂痕容易让人联想到十年前的浩劫——汶川大地震。而都江堰这座被山水环抱的城市,在这次地震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磨难。十年过去,地震中的承受者,救援者,逝去者……早已散落在城市中。这座城市,在八级大地震中倒下,而后重新崛起。
岷江被都江堰不朽的水利工程分作两支,被岷江哺育的都江堰人民,在江河的影响下,也拥有了轰隆如雷的气概。在浩劫来临时,全国人民携手,与他们患难与共。但又是什么将他们与都江堰人民紧密联系起来?我们怀着疑惑在城市间穿梭,在这片重建的城市之中,探索灾难来临之际,中国人民展现的高尚精神与翻天搅地的力量源泉。
5.12汶川地震,抗震救灾陈列馆,在几年前修整完备,置身在高大的都江堰工体馆的背面,虽然都江堰的游客众多,却少有游客来到这里。8月16日,当我们沿着地图找到陈列馆时,陈列馆的左侧仍在施工,装修,工地敲打钉锤的声音清脆透亮,建筑的立柱下还堆放着砂石。
纪念馆外的铜像雕刻着十年前的一幕:在残渣乱瓦堆就的山坡上,一群救灾人员接力般用手顶着木板上的孱弱的生命;志愿者和医生早已等候在安置处,人们闻讯也纷纷围拢过来;各方人群汇集,焦急与失望的面孔悲伤地流动着,或呆滞的停泊、或惊喜的呼喊、或绝望魔怔。我们静静的环视着这尊栩栩如生地描刻下救援场景的铜像,好似背负着生命的尊严。
而陈列馆内部采用回字型陈列通道,收藏着停滞在2008年两点二十八分的时钟,纪念烈士光辉事迹的展板下摆放着因抗震救灾而殉职的军人的照片。其中的一位烈士——武文斌,他在抗争救灾中,连续奋斗,过度劳累因引发肺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光荣牺牲。小组成员杨楷仔细的阅读着烈士的英雄故事,一言不发。我们看到这一幕也渐渐沉默,周围寂静下来。对这位舍己为人的战士,我们从内心表达出最真挚的敬意。
突然,想到在一篇采访中,一位在抗震救灾中牺牲的,解放军战士的父亲这样说到,“作为父母,我想我的儿子能陪伴我们终老。但作为中国人,我为有一个被称为模范烈士的儿子而骄傲。
还有组员追忆起当年,一群中国伞降部队的军人,在通信中断,无后援,孤军深入险境时,抱着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在执行任务前壮烈地立下生死状的故事。
小组的成员们在这一刻,好似感受到了当年那股气吞山河的决心和毅力。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用决心和毅力为百姓的美好明天,铺桥铸路。
我们的民族功勋柱上的英雄们,是中华民族的前进的灯塔,更是人民群众立身处世的标杆。英雄来自于人民,来自于人民千百年在这片土地上沉淀下的最优秀的品德的集合。
小组成员有将这次抗震救灾精神学习之旅比作,“赤脚在沙滩上寻宝”,我们无不在时间的沙滩中感受着触及体肤毛发的岁月流逝,同时也在这片汪洋的沙海中,探寻经时间打磨光润的珠宝,而这些珠宝就是伟大中国人的赤诚之心啊。
十年生死两茫茫,烈士之壮烈卓越的品质,便是我们华夏之风骨。
陈列馆是与过去沟通的桥梁,更是一部正在书写的记录下社会生活的卷轴。
陈列馆的一面墙上,挂满了上海市作为援建城市,与都江堰签订下的重建规划项目。在重建规划中,上海市以“输血”不如“造血”的思想,建立起壹街区这种集合居住,就学,就医,商业,文化,旅游,休闲一体的造血式项目。
自强不息是灾区人民对援建城市的反馈影响,灾区的人民用最坚强的重建信念,深深的鼓舞着全国各地的中国人。如今都江堰的城市整洁美丽,新校园,新农村,新理念已扎根在都江堰的十年发展重建的历史中。
小小陈列馆包容了都江堰十年的奋斗发展史,也为这座城市烙上了坚韧拼搏的不朽印记。
这座陈列馆告诉我们,抗震救灾精神,在十年间已升华为中国各族人民前进的内在动力,相互扶持,先进带动整体的理念,各族团结友爱的理念,自强不息的理念都成为中国伟大进程中的中流砥柱。正是抗震救灾的成功,我们才更有勇气去面对来自去一切方向上的挑战的决心。
抗争救灾精神,是团结奋斗,众志成城的精神,是烈士和英雄们所代表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献身的精神,也是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展现。
抗震救灾事已毕,民族复兴梦方始。让抗震救灾精神转变作为一种中国人的内在心理文化的基石,能使我们青年学子,更加坚定在未来必胜的信心。抗震救灾陈列馆的参观学习,使我们这些青年学子更加坚韧,团结,乐于付出。坚守并宣扬这份高尚的精神,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74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