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建能1172班 黄蕊婷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行政区域面积4624平方公里,辖7个镇,13个乡,7个社区,198个行政村,2017年末总人口51.97万人,少数民族人口39.38万人,其中苗族22.52万人,是个国家级贫困县。为贴合精准扶贫政策背景以及五大发展理念政策、积极响应国家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由广东海洋大学第九期校青马第十六组学员组成的校级实践队伍——石榴小分队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了以“精准扶贫背景下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探讨”为主题的调研实践活动。
本次三下乡,我们团队有两个任务:一个是作为政府辅助种养户科学种养过程中的”检查站”深入深山苗寨,一家一户访问”稻渔养殖”过程中政府惠农补助做到位没有;一个是代表种养户搜集好他们在种养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困难,比如提高不了产量等问题。经过讨论,我们决定结合政府相关部门多年工作收集的养殖数据和总结助力融水脱贫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实际在村户种养合作社和个体种养户切身实地的种养情况,加以整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来到融水县第一天清晨,石榴小分队便去融水县水产畜牧局大致了解清楚融水县目前稻渔养殖技术发展什么地步,在推广养殖模式上遇到了什么困难。水产技术推广站两任站长莫波飞先生及王宪先生热情地接待了队员,莫波飞站长介绍道,融水苗族自治县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县,长期“种稻养鱼”的生产方式和“饭稻羹鱼”的饮食文化早已成为其民族特色文化的组成部分,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以及群众悠久的禾花鲤养殖传统则为当地“禾花鲤”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通过两位站长的讲解,我们了解到正是其长期“种稻养鱼”的生产方式和“饭稻羹鱼”的饮食文化孕育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产生。
为了更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我们七天内实地走访了三个养殖合作社(主打“金边鲤”的融荣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为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螺蛳养殖基地、主打禾花鲤的祥鸿公司)和对四个村(小荣村、西洞村、三防镇本洞村、四合村)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
根据日程的安排,我们的第一站是对当地著名的融荣水产品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拜访,并与该合作社贾庆光董事长及贺晓华经理进行交流活动。在我们表明了来意之后,贾董十分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合作社的养殖基地。在贾董的耐心解说下,我们不仅见识到了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下的特色水产品——金边鲤、了解到了该合作社先将水稻和水产品分开养殖,再将其移到稻田共同养殖的养殖方法,还发现该模式的发展受到大多数乡村缺少青年劳动力这一问题的阻碍。在经过一轮访谈下来,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减贫脱贫的作用的理解,还了解到该模式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能达到真正扶贫惠农的效果。
随后,我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站的探索。在融水苗族自治县为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匡总经理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他的螺蛳养殖基地,基地总面积达近400亩。队员们了解到,该公司从村民那承包田地,一年可给村民800块一亩的承包费。一方面可以解决公司用地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村里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除此之外,政府每年也会供给每亩地价值500块的鱼苗,由合作社统一发放,村民自行养殖后的卖不出去的成品也可由企业统一收购。未来三四年公司运营成熟后,公司将发展深加工产业,如制作螺蛳酱、螺蛳熟食等,加工车间的建立也可帮助村里留住年轻劳动力。这一系列的举措旨在帮助和鼓励村民们自主“富起来”。
紧接着,根据提前搜集融水县的资料并结合水产畜牧局局长的推荐,我们选定融水县四荣乡作为我们开展实践活动的第三站,深入群众深入种养户的第一站。经过走访,队员们了解到西洞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并且老人和小孩居多的村子。村民的田地大多已被承包,家中只留有一小块地自给自足。政府不但为低保家庭配有医生,而且每年会给低保户发放5000元的补助,每个低保户家庭都有专门的政府人员对接负责。此外,退休老人每月也能收到90元的补贴。一路走来,政府的扶贫关怀,滴水可见。
为了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并与广大群众同享融水县的自然风光,我们的第四站决定向融水苗族自治县实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最具代表性的三防镇进发,实地捉鱼,感受稻渔交融的盛景,并进行现场网络直播。
到达三防镇后,我们在祥鸿公司的黄总的带领下脱去鞋子,挽起裤脚,开始了今天的直播。我们光着脚小心翼翼地踩在溪流的石块上,群山绵延是我们的背景,广阔田野是我们的画布,我们路过在树荫下吃草的小牛,踏过清凉的河水,终于到达了水田边。这是一种很软很细腻的泥,在我们伸出一只脚进行试探时,总觉得踩不到底,而当我们两只脚都踩到泥地里,田泥早已没过了膝盖。我们又紧张又期待地踏着水田跟随着黄总往被稻田围簇着的最中央的鱼坑走去,鱼儿很活泼又很有灵性,仿佛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我们双手深入泥中却怎么也抓不住它们,渐渐地,队员们发现了鱼儿躲避的规律,在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忙碌之后,我们提着装满了小鱼的水桶,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往岸上走去。
紧接着,我们在田边的一处荫凉搭起了烧烤架子准备烤鱼,我们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把刚抓的鱼清理好,用竹竿串好后放在燃好的烤架上,我们细细照看着,不出十分钟,鱼香扑鼻。我们一人一个烤鱼串吃得津津有味,大汗淋漓,就连直播里的观众都跃跃欲试,想亲自到现场品尝一番。
在实地体验了抓鱼、吃鱼的乐趣之后,我们不禁发出感叹: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山之美,水之清、人之善,如此仿佛都不足以描绘三防镇的绿色生态、人杰地灵。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在发展农业的同时重视保持绿色生态环境,值得我们去深入地进行探讨。
为进一步了解上层建筑柳州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融水苗族自治县综合稻渔养殖这一模式的规划和目标。我们于7月21日早上成功约见了正好前来融水苗族自治县探讨该县螺蛳养殖情况的柳州市渔业技术推广站文衍红站长进行访谈。通过访谈,我们得知柳州市成立了专门的养殖业脱贫小组,各级驻县贫困村均有科技特派员,推广种养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并示范带动贫困村种养产业。而当天下午在典型村落四合村进行问卷调查时,证实了政府会派专人定期发放鱼苗的扶贫举措,且每位村委精准帮扶一位贫困户,准确落实精准扶贫政策。
鉴于融水苗族自治县是新民主主义时期柳北地区革命活动的中心。为追寻融水革命足迹,重温红色记忆,7月22日,我们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开展了以“寻访红色乡村,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首先来到了中共融水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党史县志办公室,对杨贵宣主任进行了采访,深入了解融水县的红色革命历史。据了解,革命时期有红七军路过香粉村时不幸牺牲,当地群众为了纪念他们,自发为他们修坟,并将其一直保留下来了。其中,有一户住在墓旁的人家,几十年以来数代人都将其墓碑打理得很好,逢年过节都会为革命先烈上香拜祭。融水民众对革命先烈的追思和缅怀深深打动着团队每一个人,和平不易,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应积极承担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坚定地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而奋斗。
为了深入地了解融水县扶贫的具体情况、探讨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该区脱贫的具体成效,在实践的最后一天里我们对融水县政府脱贫攻坚指挥部进行了访问,向戴邦明局长寻求融水近年来扶贫工作的具体数据。
在戴局长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到融水县上一年为实现减贫脱贫共有34个特色产业,通过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产业脱贫是由2012年开始,县政府通过稻渔基础建设(把田基硬化5分以上的稻田通过做渔沟、鱼坑来增加容量,因为没有容量就没有产量)以及鱼苗补助来对实行该模式的贫困户进行帮扶。截至2017年,融水县已有1万8千左右的贫困户成功地实现了脱贫减贫。稻田改造后产量由原先大约15公斤/亩提升至50-60公斤/亩,每亩可增加投放至300-400尾鱼苗,每户收入仅提高1000-2000元左右。通过本次访谈,我们不仅了解到了融水县扶贫的具体情况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对该区脱贫的具体成效,而且更切身地感受到了融水县政府对帮助贫困户早日实现减贫脱贫的决心。
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均表示自己收获良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地调研,才能真正感受到农民之辛劳,农民发展农业的智慧博大精深,对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今在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农民生活更有保障,当代青年大学生也应关注农业、走进乡村,为实现乡村振兴、发展农业经济、助力减贫脱贫贡献出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81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