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英奶奶是宣城出名的皮影戏表演者,今年已经74岁高龄,却依旧坚持表演皮影戏。9月3日,安徽师大文学院赴宣城水东探访皮影团队与柯玉英奶奶进行密切交流,学习皮影艺术。
皮影馆的工作人员正在闭馆排练皮影。通讯员胡胜摄
戏台现影魂,倾心求唱词
刚入皮影馆,队员就看到戏台上武松和老虎快速地上下翻动,或即或离,打得热火朝天。柯玉英奶奶高着嗓子吊唱戏词,流转的音调千姿百态。虽然幕布上只有两个简单的皮影舞动,但在柯奶奶娴熟的操作下,却产生“百万兵”的气势。
柯奶奶边演唱皮影戏词,边表演皮影。幕布后的表演室狭小闷热,长达半小时的皮影表演结束后,奶奶听到观众阵阵喝彩声,虽精疲力竭却仍露出舒心的微笑。戏台现影魂,一片片纸在戏台上“活”起来,举手投足之间不仅带有历史人物的风采,还有皮影艺人多年如一的初心。
为更好地传承皮影戏,实践团队提出整理皮影唱词的想法。“我给你们唱个《南唐取印》哟。”柯奶奶提起唱戏容光焕发,清了清嗓子,开始唱道:“本帅此去上阵门哦,大小三军唉一声叫,马前马后除反贼咦哦……”唱词中夹杂的宣城方言晦涩难懂,队员们听奶奶的讲解才渐渐明白词意,记录过程十分艰难。由此可见,唱戏的收集和保护十分必要,不仅是为了记录曲调悠扬的唱腔,也是保护方言,留住语言的根。
柯玉英奶奶正在整理皮影。通讯员胡胜摄
孜孜学皮影,新媒传匠心
队员们跟着奶奶学习唱词,听着简简单单的句子学起来确很难。“我收了十一个徒弟,刚开始他们等农闲时跟着学。后来呀,有一部分农闲的时候都打工去嘞,还有呀吃不了这个苦,都走了。”情动之处,柯奶奶的伸手抹了抹眼泪,语气里满是对传承皮影戏的担忧。弟子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情理之中;但皮影的未来谁来负责?
新媒体传播面广,速度快,然市面上关于皮影的作品甚少。为进一步扩大皮影的影响力,队员自制剧本,排练关于皮影百年兴衰的戏目,用视频发声。也正是在拍摄剧本的过程中,队员深入戏台,在闷热的空气中排练、表演。结束表演后,队员纷纷感概道:“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怎么能坚持下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如此吧。”
实践队员和柯玉英奶奶在皮影馆里合照。通讯员胡胜摄
和柯奶奶接触的这一天,是实践队员们领略皮影魅力,穿越幕布与皮影共生的一天。在这一天的学习中,实践队员了解皮影,因此更为它的消逝心痛。“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这种民族艺术的传承迫在眉睫,实践团队一年接一年到来,就是为了传承、传播皮影。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81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