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一首《观刈麦》再现了乡村麦收季节的农忙景象,同时也勾起了我们对团员生活的向往与怀念。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我们中华子女的根也渐渐失去了土地的那一抔黄土的滋养。
7月1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农耕年华暑期社会实践队带着激情与向往来到了十堰市郧阳区西茶亭村,在这里,他们走进乡村,寻找那段快要失忆的农耕岁月。
遇老伯,众人围坐把话谈
走进村庄,依山而建,傍山而搭的房屋带来了一股乡土的气息。路边随处可见的自家菜园、果树、庄稼更是有着一种重归山野的感觉。实践队员们也踏着欢快的步伐走在这坎坷小路上。
偶遇一家农户,他们在向当地农民伯伯作了简单介绍后,话语很快就活络起来了,虽然有着一点点的语言障碍,但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或是一次随心的比划,就已心知肚明了。因为这是他们年轻一辈印刻在脑海深处的记忆,只是暂时忘记罢了。偶尔间的欢声笑语,亦或是低叹唏嘘,这一幕忽然间看起来是那么的和谐,尽管实践队员们的衣服与老伯的衣服是那么的不搭。
拾农耕,辛劳岁月涌心间
为了让实践队员们对农具有更深刻的印象与记忆。老伯急匆匆的走进了自家的小黑屋,即使没有任何照明用具的帮助,老伯轻车熟路的拿出来了一些农耕用具。这或许就是对那份记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表现吧!
“这根扁长扁长的是扁担,你们看,扁担上边两端各有一小段间隔的木条,这是为了让挂绳不会轻易滑落。你们在看这个,和扁担很相似,不同的是两端尖尖的,这个叫做牵担,在把小麦捆成小捆后,把牵担一头往麦捆中间一插,再往背上一扛,就是这么简单。”老伯一样一样的拿起农耕用具给实践队员介绍着,不曾停歇,反而有一种愈演愈烈的感觉。
介绍完自家的东西后,“走,带你们去见识一个你们都没有见识过的东西去!”就这样,实践队员跟在老伯的身后,往别家走去。只见老伯来到别人家后,二话不说,走进人家家门,不一会就扛着爬犁出来了,着实让实践队员大吃一惊,因为对爬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罢了。
忆往昔,农耕记忆看今朝
在见识完这些用具之后,意犹未尽的老伯和我们一行人讲起了自己的往昔岁月 。实践队员们也随着老伯的故事开始了那段农耕岁月的重温。
那段岁月,没有山珍,却有乡间田地的野味小吃;
没有手机,却有茶余饭后的欢笑;
没有农机,却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耕耘。
此时,一位实践队员悄然在本上写下这么一段话:中华文化始于农,兴于农,它带给我们坚韧、朴实、自信,因农塑风,我们的民族大气磅礴,我们的生活诗意盎然,它是我们每个人的骨气和底气,也是我们每个人文化自信源源不绝的动力。我们年轻的一辈更应有继往开来的见识,将传统文化的发扬牢记心头,我们坚信:年轻的我们必将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868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