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忆乡”调研团一行四人赴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的庆云镇和尚堂镇,在庆云镇孔明明副镇长,朱书锋片长的带领和陪同下,就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当地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走访。
距庆云镇中心三公里的张桃符村是队员们调研考察的第一站。这个全村167户、人口六百余人的小村庄目前仍然是省级贫困村,然而在2018年荣获了“美丽村庄”省级示范村的称号,带着疑惑,队员们走进了张桃符村。
据村中碑文记载,张桃符村的村名取自诗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有着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的寓意。“走在村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所见之景恰如陶渊明诗中所写。大街宽阔整洁,房屋整齐划一,绿化高低有序,各类标语生动鲜明。队员面前眼前的是一片青山绿水,又是一副村容整洁、乡风淳朴、文明和谐的美好画卷。
近年来,围绕农村婚丧嫁娶中种种陋习的社会新闻不绝于耳,农村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情况到底如何,这也是此次调研团队的重点内容。走进张桃符村,队员们发现在村中的许多醒目位置,贴有“拒绝婚姻陋习,拒绝大操大办,提倡文明祭祀”等宣传标语。村支书张庆昌介绍道:移风易俗工作,是村里乡风建设的重点内容。村里为推行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围绕崇尚文明婚事新办、厉行节约喜事简办、厚养薄葬传承孝道等方面,深入开展宣传。
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现在每年十月镇上还有集体婚礼,镇政府拿钱为新人操办,为村民节省了不小一笔开支。“移风易俗,利国利民;除弊立新,势在必行”,队员们目见耳闻的,是村里遗风陋习的改变,文明乡风深入民心。
绿色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美好宜居的生活环境是每个村民的向往,也是进行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要求。从改造池塘到增设太阳能路灯,从增加道路两旁植被种类到旱厕改造工程,张桃符村正用一系列举措切实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村支书张庆昌说:“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年,通过镇上专项拨款和项目招标,我们村也修上了水泥路。以前下了大雨,路上都是泥,没法走又不安全,这下大家伙都不用担心了,村民们特别高兴。”万民乡风,旦暮礼之,村长眼里眉梢间的喜悦,也让调研团队成员们心里暖暖的。
同时,调研团队也参观了由村民集体出资兴建的文体活动广场。广场上配有健身器材和投影设备,晚上村民来广场上锻炼身体,跳广场舞,还可以看露天电影,是张桃符村村民娱乐休闲的文化场所。乡村振兴,既要“塑形”,又要“塑魂”,为基层人民塑造和谐美好的生活氛围。基层搭建文化平台,正是让村民享受文明安乐的生活环境带来的快乐,让基层群众自觉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之“魂”。今年,张桃符村入选省级“美丽乡村”,为今后村子的发展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张书记信心满满地表示,下一步张桃符村将进行全方面规划发展,修建张氏祠堂,改善周边环境,发展特色旅游产业,以乡风文明带动乡村振兴,让人们的日子真真正正富起来。
此次调研,队员们切身感受到,文明的乡风是融入在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的,乡村之美不仅是青山绿水等外延之美,更是让未来乡村充满魅力、吸引力和助推力的“乡风文明”内涵之美。当然,在采访庆云镇张军副镇长时,他也诚实地表示,镇上像张桃符村这样乡风文明建设较好的只是一部分,还有许多偏僻落后的村子,仍然需要投入大量扶贫救助和乡风改造的资金和人力。确实,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但看着干劲满满的基层干部,看着村里如火如荼的各种建设,队员们相信,一切都在向着更好,一切充满希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393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