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10月22日晚上打开新浪微博后,被新浪网总编辑陈彤离职的消息刷屏,陈彤通过自己的个人微博宣布告别新浪,这个告别对于千千万万的微博使用者来说对唱衰门户网站的人来说都是一针强心剂,都说陈彤这个名字绝不仅仅是新浪网总编辑的称号,更多的是一个中国网络新闻界一个时代的楷模。新浪新闻运作的成功模式,让陈彤个人成为了新浪的一个符号,也被公认为中国网络新闻教父,他对我们这样一个正在学习新闻采编专业的人也有着深远的意义。(编辑:王瑶)
在新浪深耕17年的陈彤离开了,而事实上从搜狐的刘春、网易的赵莹的离开开始,门户网站总编辑的离开其实已经是一种行业现象。
10月22日,在微博上以“老沉”的ID被媒体圈熟知的新浪总编辑陈彤通过个人微博宣布离职,这个消息其实并不令人意外,因为之前陈彤要离职的消息就开始流传了。
但陈彤的离职依旧引起强烈反响,陈彤以及以他为总编辑的新浪网时代,对中国的媒体业和互联网业影响深刻。这样的成就,如果回到17年前,是所有人都不可想象的。1997年时,谁又能想到一个民营互联网企业的版主、网编,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中国网络新闻业“最有权势的人”呢?
从这个角度来说,陈彤的成功离不开中国互联网的时代背景。陈彤在新浪的十七年,不但是互联网风起云涌的十七年,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日趋开放化、信息化、多元化的十七年,没有大的时代背景,陈彤不可能取得后来的成就。
从全世界范围内讲,中国新闻门户网站的社会影响力都是屈指可数的,互联网新闻门户最先出现在美国,雅虎世界闻名,但它对当地传统媒体业的撼动远不如新浪等。相比之下,中国的新闻门户网站在漫长的博弈过程中从传统媒体手里攫取了更多的东西,导致这一结果有多方面原因,陈彤的贡献也占了很大比例。2003年末,《南方周末》把新浪评选为“致敬之年度华文媒体”,评价新浪不但“正深刻改变着中国新闻业的传播形态”,而且“网络民意的热情”表达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陈彤为总编辑的新浪成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业一个难以逾越的标杆,他将总结出的一套繁琐细致的编辑规范严格执行。随着新浪编辑和“新浪之道”在互联网业内的流动,整个行业的水准得到提升。事实上,陈彤对中国互联网业的贡献不止是网络新闻领域,博客时代与微博时代的到来,陈彤都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推手作用,如果再算上陈彤职业生涯的起点四通利方(新浪前身)BBS,陈彤可谓推动各种网络形态的“四朝元老”。
公认的陈彤之于新浪乃至整个中国网络新闻行业的影响更大,那么陈彤的离开传递的信号更为明显:抛开私人因素不谈,门户网站这些年所面临的挑战有目共睹,总编辑也需要一个缜密的抉择。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进入垂直化大背景到来,门户网站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能也随之潜移默化受到影响。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驱动力使然,我们可以看到不少门户总编辑主管的板块开始减少,垂直领域的频道纷纷独立运作经营,愈发商业化的频道需要的不仅仅是内容和新闻,像汽车、娱乐、时尚这一类的频道,商业化才是其维系发展的重点,门户到了需要积极应对改变的时刻。
“内容为王“诚然依旧是做新闻、做运营的法则,但这个法则也是随势而变的产物,当汽车之家、金融界这些垂直网站崛起,似乎传统的内容生产模式让位于商业模式的趋势正在为人们所接受,那么在商业化面前、尤其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商业化压力面前,门户网站总编辑的职能被弱化看上去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互联网是新奇的,包罗万象的,它可能在很多层面上不同于其他行业,但还是有它的“普世价值“。在移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现的时代,也许懂年轻用户才能决战未来。我们没人会否定老兵们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做出不肯磨灭的贡献,但这个每天上演各种奇迹的行业,应该相信年轻人也能够接好他们的前辈传下来的接力棒。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留下那句:这是最坏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或许行业的进步发展对于总编辑们来说弱化了他们的价值,但这个丰盛的互联网时代恰好也是他们一手耕耘而来,他们值得后辈们为之鼓掌。
68年出生的陈彤,新浪网总编辑,他已经在自己的职业生涯完美的证明了自己;四十多岁的陈彤,做出了一个总编辑最后的抉择,但这绝不代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落幕。
那么问题来了,陈彤去哪儿?
11月4日下午,当雷军、王川和陈彤一身红色夹克出现在小米总参大楼会议室的时候,传言许久的谜底终于揭开:中国互联网门户第一人、原新浪执行副总裁兼总编辑陈彤正式加盟小米。
雷军表示,陈彤将担任小米负责内容投资和运营的副总裁,小米将投资10亿美元在内容方面,但是小米不会自己大量去做内容,而是会与优质内容方合作。陈彤加盟小米的第一步,就是尽快将小米电视和小米平板的视频内容做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