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作纽带 红色永流传”寒假社会实践队的旅程还在继续。1月15日下午,我们团队的五人来到了大连市金州区的一所民宅,在这里等候我们的是一位1953年入学的老校友——张仁保爷爷。相信通过这次的寻访,我们能够感受到这大工元老级校友那跨越近70年的红色精神和使命精神。
首先,我们了解了爷爷的求学与工作经历:1947年2月开始工作,1949年进入大连日报社工作,1950年8月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单位报送至工农素质中学带资学习三年。195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大连工学院即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机械专业深造。四年后毕业被分配至大连工矿(现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工作,1958年转入金州重机厂(现大连金州重型机器集团有限公司),在重机厂工作期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2年满60周岁离休后又为国家工作了十年,2002年才离开工作岗位。爷爷用了半个小时,给我们讲述了他平淡却不平凡的一生,那个时候的学生不是像我们当今这样只读书的,他们大多是先工作后才能获得接受更高教育的机会,我们对此感到十分佩服,因为这样的环境对人的要求和更难,更加具有挑战性。
图片1
▲队员们赠送给张仁保爷爷大工明信片
而后我们又从爷爷口中了解了他那个时候的校园生活有什么深的记忆,爷爷说:入学时根据大家的成绩分班,我当时分在了机械2班,每学期都有考试,不到60不能升入更高的学习阶段;校园在凌水河一带,校长屈伯川,教务长范家因(音,具体字不详)、系主任胡国栋等校领导尽职尽责;大学课程多种多样,包括机械加工工艺、材料力学、电工学、体育等;上课时大多为阶梯教室,一两百个学生一块上课。大工那个时治学态度就十分严谨,看来这70年来一直传承的不仅有那忠于党和国家的红色精神,还有大工学子骨子里的那种严谨和好学。
图片2
▲采访张仁保老校友
接着,爷爷又给我们讲述了在大工的收获,毕业再次工作后,依靠大学中学习的专业知识主要负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设备管理维修等工作,为延长当时工厂的单梁吊起重重量的增加、刨边机的使用寿命延长做出了一定贡献,并且还写了一本有关设备维修技术改造的书。当时工作单位被评为大连市优秀单位,辽宁省先进单位。爷爷还说1950年在工农素质中学学习期间正值抗美援朝,许多学生在课余晚上去大连港抬担架,四人一个担架抬去203医院,帮忙救治伤员。虽然没有上前线,但还是尽到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听得入迷了,仿佛跟着爷爷的话语去到了祖国的伊始之际也是大工的伊始之际,那时没有多余的繁华,却有治学的严谨,没有英雄的个人伟大,却有每个人的集体奉献,众志成城。
采访的过程中,爷爷一直在说一句话:党和祖国培育了我,我这一生也为党做了一定的贡献。看来在那个时候,红色基因就已经在老一辈人心里播了种,扎下了根。采访的最后,爷爷也是为即将到来的70周年校庆献上了自己的祝福。
文稿编辑丨武鸿 刘钰沁
图片来源丨常远
图文排版丨姜振祺
责任编辑丨姜振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88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