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正式迈入第40个年头,回首我国各个领域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领域绝对称得上独树一帜。从最初看病老三样“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到如今的“B超、螺旋CT、血气分析仪”;从“赤脚医生”到鼎级专家;从乡村诊所到“超级医院”......四十年沧桑巨变,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飞速。
进入新时代,走上新起点,健康中国战略该如何实施?大连理工大学赴辽宁省大连市“情起大工,温暖夕阳”寒假社会实践团从老百姓的医疗需求出发,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代背景,在解读十九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走访、人物采访和调查问卷等调研手段,探讨居民对当前医疗制度的迫切需求,分析医疗改革对民生的影响。
首先,我们选择兴强社区作为本次街头随机采访的活动地点。1月13日,我们在兴华路附近进行街头随机调研,旨在初步了解大连市老年群体的医疗需求和就医观念。虽然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但我们如期完成调查任务,共回收到96份调查问卷。
1月16日,实践队来到社区诊所进行采访。通过对社区诊所工作人员的采访,分析改革开放四十年对医疗领域的影响。
在与医生的交谈中,我们得知她已经在这里工作十年了。十年里她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来这儿诊治的病人越来越少了,社区诊所的处境艰难。
在王医生的行医过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医德。“我们的服务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人民’这个概念,医德医风的建设十分重要。不仅是以病人为中心,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其次,医术也要高明。像我们这样的小诊所,不像大医院能用特别先进的仪器来诊断,我们靠的是行医多年积累的经验。”王医生真诚地说:“医务人员要把病人与自己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要更多的站在病人的角度上想一想。”
基于海州社区老年人众多以及相对兴强社区距离大连理工大学更近的基础上,我们决定在海州社区举办医疗知识普及宣讲会以及调查当下老年人对于医疗方面的需求。
1月17日,实践队来到位于医大二院附近的海洲社区服务中心。在宣讲会中,老人们对于常见医疗知识十分感兴趣,在听的过程中十分认真,尤其在讲到面临煤气中毒法的过程中老人们深有体会,处理煤气中毒的方法在社区内还是有着一定的预防意义。
在老人们分享目前对医疗存在的需求分享时,老人们都纷纷提到了有关护工的问题,当下社会发展节奏过快,老人们的子女往往都在忙于事业,难以抽出较多时间照顾老人,尤其在老人生病时,就更难长期侍候在侧,因而对护工的需求愈发增加。而当下我国医疗体制中,护工的供给相对短缺,同时护工的服务水平也是稂莠不齐,而且家庭内一直也是医疗体系难以彻底覆盖的,在谈及上门护工的问题是,老人们还是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担心。
1月17日,我们决定在海洲社区内对困难家庭走访调研,最终我们选择了孤寡老人和癌症老人两户代表性家庭分析医疗需求和医疗现状。团队成员一同前往老人家中为老人及其亲属普及相关医疗知识以及看望老人。不久前,刘奶奶被查出来患了癌症,儿子便来照顾老母亲的生活起居。老人家传统的就医观念,不到万不得已,不去医院。他们总是认为“过两天就好了”。身体健康状况的忽视和传统就医观念的影响,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说到改革开放带来最直观的变化,王奶奶说“改革开放真的真的真的太好了,把我们从吃不饱饭的生活中拉了出来……当时谁能想到,赤脚医生会被时代淘汰,大医院、大设备都搬到我家对面了!现在我的医疗费能报90%,我不必为我的身体健康担忧。”在了解了王奶奶的情况之后,我们成员向王奶奶普及了一些如何避免家中危险事故的相关知识,以及老年人独居应当注意的事项,离开了王奶奶家中。
本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街头调研、实地走访社区诊所、开展科普宣讲会及特征采访等多种内容相结合、多种材料相补充的形式,完成了此次医疗调研活动。虽然实践活动告一段落,不过我们对于老年群体的关注并未结束。团队将根据实践结果整理出文章,以学术形式将医疗现状反馈给社会公众,希望引起公众对于老年群体就医现状的认识。
情起大工,温暖夕阳,我们仍走在前进的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892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