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1月27日电(通讯员 张儒迪)
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印发《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将基本形成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产业化体系。《方案》指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加快,我国城镇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迅速,许多地区饱受“垃圾围城”困扰,环境隐患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实施垃圾强制分类制度,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垃圾的清运量和最终处理量,减轻末端处理压力,而且能够有效回收利用垃圾中的重要资源,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同时,更有利于培养全社会资源环境意识,不断提升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素质。
因为环保法牵涉面甚广、争议较多,这次修法破例进行了第四次审议才得以通过。由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凝结了中国环保治理智慧,吸取了之前经验教训、能对症下药的成熟立法。
国家立法保护环境更突出当今社会对绿色的渴求和向往,我们的实践抓住这一痛点仔细探索后终于取得成就。历时很久的plogging实践活动要收尾了,宣传小组的成员们忙于向各大网站,报刊和公众号投稿,向市民朋友和各大高校同学介绍我们的plogging。截至1月初,我们的新闻稿和文章被中国大学生网报,大学生新闻网,简书,今日头条,蚌埠共青团等各大网站录用发表,几十天的实践活动战果斐然。在此期间,我们也向各大高校公众平台推送我们的文章和有关plogging的知识,希望得到大家认可。此后我们微博和公众号点赞数上升,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Plogging环保先行团更是将这种新环保的热情传递给了大家,当人们听到plogging新环保,看到别的慢跑拾荒的队伍时,也会想要加入其中,至此我们的社会实践才取得了成功。
寒假已经开始,小组成员带着各自的任务回到家乡,开始了街头寻访,小区调查的任务。近日,我队成员在多处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多位成员在自家小区发现诸多问题,例如垃圾胡乱摆放,垃圾分类方法不完善,物业对垃圾处理并不重视等。小区环境是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居民无法践行垃圾分类的问题无非两个因素。一,小区或者社区并未明确做到垃圾分类提示,比如未安放分类垃圾桶,多数小区只安置一个大垃圾桶,每天有垃圾车来处理,厨房垃圾和普通垃圾混在一起气味难闻,污渍难除。二,居民并没有看到政府和社区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所以觉得日常生活中践行并没有必要。垃圾车来处理的的时候所有垃圾混在一起,不管有没有刻意的垃圾分类,到时都不再有意义。如此往复,居民怎会认真践行? 垃圾分类实则是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通过对大家调研的结果来看,不仅是社区居民,包括安财的大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还是不够强,而且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有不少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原则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都不太了解,这导致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保护环境的第一步就迈不动,因此,我们要找准问题的基准,从最基本的教育、知识普及的问题入手,这样才能做好以后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因此,我们认为,国家政府层面上应该做好知识普及工作,不仅仅是保护环境,环境破坏的危害也要让公众明白,接下来在从教育的基础上对公众的环保意识进行加强,环保能力得到提升,最后大家能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的一片蓝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91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