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王朔于2月19日上午慰问并采访了淄博市张店区腈纶厂老党员王树倜,采访主题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改革开放的相互影响。
王朔(以下简称朔):您觉得,和以前相比,现在的中外文化交流氛围有怎样的变化?
王树倜(以下简称倜):变化可不小哦,当时我在北京地质学院毕业之后,就去到了西北冶勘研究所,在祖国边疆从事地质考察工作,基本上只学习、应用苏联专家带来的材料,可是到了1963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专家带走了关于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的所有资料,我们就只能从零开始,更别提什么中外文化交流了。现在的话,我们国家在地质勘探方面,和美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都有交流和联系,大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相关学科的进步,走的路子越来越宽了。
朔:您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发全进程的见证人了,如今的生活和四十年前又有怎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倜:我们当时勘探的时候,日子非常苦,每周六吃一次抓饭,就是那个高粱米煮羊肉,炖一锅,那个叫抓饭,就算是改善生活。平时一般没有什么蔬菜,这是其一。其二我们住的是地窝子,就是在地底下挖个坑,上面铺上树枝,就住在里边,它里边又没有窗户,黑咕隆咚的。所以说你中午休息出来以后,里边很黑的,外面光线也是很强的,对人的眼睛刺激也很大。现在的科研人员出去,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国家给很多的科研资金,不光保证了勘探效率,更保障了大家的人身安全啊。而且我现在生活也很好,有退休金,家里有电视,生活质量也很高。
朔:在您看来,改革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怎样的相互关联呢?
倜:改革开放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对外开放嘛,对外开放才能更好的交流,文化交流中学习了人家的先进经验,反过来也促进我们国家的改革。两者是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开放”,是十九大报告中的高频词。
在中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丰富了自身,为进一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充足的精神和社会基础,中国对外开放进程正在获得新的加速度。过去,中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有益经验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谋求发展,也会以更加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
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从农村开始,而土地改革无疑就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农民分到土地后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村庄就是一段历史,40年来我们身边的每一个村庄、每一个人都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感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生活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495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