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百年交通变革,展望未来发展蓝图
——记赴青岛交通博物馆实践调研
3月25日星期一晴
衣食住行,是围绕人们生活最为密切的主题。近代以来,青岛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历史,在我国的交通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重要的考察意义。为了感受这百年间交通变革的风云变幻,我们实践小组一行人于3月25日前往青岛道路交通博物馆进行调研。
青岛道路交通道路博物馆位于青岛市馆陶路德国风情街,旁边紧邻的是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青岛馆陶路汽车站。我们从德国风情街穿过,一路看到许多历史建筑,异国风情在东方大地上交织出一股独特韵味,这里面穿插着许多既成的往事又或是血泪,令人百感交集。正行间,已至博物馆,我们事先已经同馆员取得联系,便直接开始了参观。
交通的变革与历史的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千百年来靠车马舟船渡过了漫长的岁月,伴随着近代殖民的烽火,中国的交通也自此开始了变革。这一冲击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是巨大的,就连慈禧太后初见汽车时也是惊讶不已,清末诗人黄遵宪更是以《今别离》这一组诗来表达当时人对新式交通工具的好奇与鲜明观感,可见工业文明的冲击力对于这个农业古国有多么强烈。这一切的变革都在青岛这片土地上悄然发生着。
在博物馆中,入门处便陈列着一台老爷车,这便是号称“中国第一车”的“杜里埃”汽车的复刻版。这辆车与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慈禧还有过一段故事:当年袁世凯从香港购置了这辆车,以献给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可慈禧在乘坐这辆车时,竟然不满太监司机在前面驾车高过自己,下令太监跪着开车,这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在现代交通工具上,这位统治者竟然还是满脑子尊卑贵贱。可想而知,当时中国人对于世界发展的愚昧和无知。正因如此,我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博物馆中,我们也见到了当年秦始皇“车同轨”的模型,这又令我们感到我们伟大祖先在交通发展上的远见。当车轨联通,整个中华文化的脉络便也联通在了一起。一时间,这几番起落,同样发生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的故事,令人感慨无限。
同时,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还有许多“人民的交通”令人记忆犹新。当时,诸如汽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都是在城市当中,底层人民是无法享受的,因而许多老式的交通工具仍被广泛使用,在当时的中华大地上就出现这样魔幻现实的一幕——汽车、飞机呼啸而过,广大的农村地区却还用着手推车、马车、驴车······用历史课本中一句常用的话语,便是活脱脱的一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景象,灯红酒绿的城市背后隐藏着广大凋敝的农村。然而,正是这些独轮车才真正撑起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基石。陈毅元帅曾说:淮海战役是百姓用独轮车推出来的!在参观这一时段的展览时,看见那残破的独轮车,我们心中升起熊熊的火焰——这才是历史真正的缔造者,这片土地上伟大的人民!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我国的交通发展又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当中还有一段往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耸立着一座举世闻名的丰碑——人民英雄纪念碑。而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心石所用的石料便是开采于青岛的浮山花岗岩,这些花岗岩是工人们使用滚杠的方式,耗费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大石安全地送到了孟庄路并装上火车运到北京。博物馆里便陈列着当时所用的极其简陋的器具,正是劳动人民伟大的力量,在艰苦的年代硬是用肩膀扛起了共和国的纪念碑。在后来以及改革开放的建设年代当中,各种交通制度不断完善,各类交通工具覆盖海、陆、空,我国的交通发展迈入新台阶。截止目前,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世界第一,和谐号、复兴号高铁一次次刷新世界速度;C919大飞机自主研发成功······谁能想到,这是当年用驴马拉火车的中国。历经百年,中国人民书就了一篇光辉灿烂的交通发展史。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在博物馆的最后,巨幅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未来的新式交通图景,其中的许多甚至正在变为现实。这让我们一行人又产生了无尽的遐想,在未来我们的交通又将是怎样呢?不过,这一切似乎都已有了答案。
交通见证着国家的兴衰沉浮,也催动着时代的变革。因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未来的答案就藏在我们民族一代代的进取奋发之中,正是这股力量让我们战胜一次次的危机。在未来同样会引领我们向前走去,去将眼前擘画的美好蓝图变为现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1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