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舌尖上的中国》大家一定并不陌生,这个系列其中的第一部第二部就是由陈晓卿导演,近几年在多个平台上火爆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一播出就引起各地观众的巨大反响。继《舌尖1、2》的巨大成功后,在2018年的今天,陈晓卿再次推出了另一部吸人眼球的作品《风味人间》。
《风味人间》是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和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美食探索纪录片,在2018年10月28日播出。《舌尖上的中国3》播出不久,热度还未完全散去,《风味人间》便横空出世,一周播出一集,每集总共在50分钟左右。截止目前,已在腾讯视频和浙江卫视播出了三集,豆瓣评分冲到了9.4分,依然保持了以往的高水准,其后续上升的热度和所引起的探讨规模可想而知。
风味人间的变与不变
就整体而言,《风味人间》的内容跟《舌尖3》较为类似。陈晓卿导演的味觉版图再次“全面升级”,这一次甚至从开拓疆土开始,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带领观众领略东西方美食的绚烂迥异与缘分的巧妙相合。以更广阔的视角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与之前的《舌尖系列》相比,《风味人间》既有针对中国美食随历史而变的梳理,也有讲述国外的食物与技术对中国食物的影响与融合。整个纪录片中国内容占到70%,国外内容占到30%。
可以这么说:《风味人间》是让观众和美食连接起来的新一轮纽带,也是国内国外文化沟通的一座桥梁。
从拍摄手法上,《风味人间》的摄影团队更加细心,不仅在许多关键之处放慢了画面让观众能看过瘾,更是巧妙的运用了的“显微摄影”等拍摄技术,例如在第一集“山海之间”里,吾尔恩一家冷却马肉时,被腌制好的马肉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下逐渐凝结出了冰霜,在“显微摄影”技术的表现下,观众可以看到一串串的小冰晶是怎样凝结出霜花的,这种视觉奇观非常的震撼人心。再来,节目组对尚未成熟的小麦内部也进行了显微拍摄,清晰的呈现出了小麦内部水分和糖分尚未转换成淀粉时的状态,为观众更加完整的呈现了美食最原始最完整的模样。在拍摄技巧上,比起《舌尖系列》,《风味人间》较多的采用了对比手法,同一种食材在中外的不同烹饪手法及吃法都完完整整的呈现给了观众,展现了每一种食材更立体的形象、更多样的烹饪方式。
值得赞叹的是,《风味人间》在每一集的片尾处都加上了一段简洁明了的总结,不仅可以使观众再一次回忆起那一个个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更是生动直接的表达出了每一集所蕴含的主题。
可以这么说,曾经的《舌尖系列》是怎么让你流口水的,这次的《风味人间》就怎么“加倍奉还”。
美食与人文情怀的完美结合
《风味人间》总共有8集,正片标题依次为“山海之间”、“落地生更”“滚滚红尘”“肴变万化”等以及一集花絮“万家灯火”,这些标题不仅富有诗意,更是完美的概括了每一集的内容。尽管标题似乎具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但《风味人间》的内容却是十分饱满而接地气的。如第一集“山海之间”就立刻完美契题,介绍了多种山珍与海味,其中,对火腿和旗鱼的介绍使人感到尤为深刻。
在介绍火腿的片段中,片中科普了两处盛产火腿的中内外地标:皖南徽州和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除了用盐腌制火腿肉来防腐和保存的方法不约而同外,中外制作和享用火腿的方法都是大不相同的。片中介绍的长江流域是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式小作坊生产,依靠代代相传的祖传秘方来制作火腿,而在西班牙,则是现代化、商业化的流水线式生产,制作火腿更加讲究科学,在制作前便精密的计算好了火腿腌制所需要的每一个因素。
不过,两地火腿最根本的不同,则要体现在用餐方式上了。在中国,火腿更多的是用于各种家常菜的点缀、提味,以熟食为主,被称为“饭桌上的无名英雄”。而在西班牙,却是一道名贵而美味的主食,甚至还为此诞生了一种职业——火腿切片师。当切片师随着餐厅悠扬的音乐精准而完美的切下一片火腿,将其仔细的卷起,边讲解着火腿的历史边将其送到食客嘴里的那一刻,可以深切感受到,要说西班牙人只是在享受美味,不如说西班牙人是在享受这种用餐的仪式感,这种优雅令人享受的氛围。
呼伦贝尔的奶桶肉、蟹黄做的秃黄油拌饭、巴楚的蘑菇……它们是属于当地人的美味。虽然如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保鲜和运输技术越发先进,但对于某些城市来说,对于将其特色食材运送到世界各地的要求依旧是无能为力,所以我们往往很难在本地见到一些外地食物的身影,更是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同时见到它们。
但是也有一些食物,即使是来到了当地,也是需要等待的。
例如台湾的旗鱼。
最传统,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最小,也是几近失传的捕鱼技术,是“镖鱼法”。其要求镖手卢易必须拿着重达20多公斤的三叉镖竿,站上镖鱼船前端的镖台,只用两脚掌勾住两条环状布块固定支撑,对“心情”阴晴不定的大海发起挑战,只为叉到一两只足以维持接下来家庭生计的旗鱼。而结果如何,要看技术,更要看天气和运气。《风味人间》利用如此简单的一个片段,既让大众了解了“镖鱼法”这一快要失传的传统捕鱼技术,更让大众了解了传统捕鱼人家的艰辛与食物的来之不易。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一方水土”,就有千千万万的美食之道。《风味人间》没有将镜头局限于食物,而是透过食物观察了人,从多种角度探索和解读了食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深度讨论了人与食物的关系,并勾勒出恢弘的美食地图,从美食中折射出各不同民族个性的侧面。如同捕鱼手卢 易一般,即使在现代捕鱼技术越发先进的今天,也不会轻易抛弃那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镖鱼法,那是一种地域文化,也是一种风土人情。正如其片名《风味人间》,“风味”在前,“人间”在后,以“风味”引出了“人间”,透过一道道美食奇观表达出了知识性与趣味性,如此拍摄手法岂不妙哉。
“风味”之中更应该突出“人间”
在当下,快节奏的综艺节目和偏综艺性质的纪录片几乎是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而在它们的衬托下,能出现《风味人间》这样的纪录片就显得难能可贵。《风味人间》冲破了传统纪录片呆板沉闷的风格与形式,去照顾了观众的观影感受,在没有任何噱头和明星流量的加持下,这就决定了其必须带有文化属性。《风味人间》在美食记录中加入了人文故事,让纪录片不仅仅是单纯的纪录片,使整个片子都鲜活有趣了起来。
但是,当故事越发鲜活与丰富时,弊也随之而来。就目前播出的三集来看,《风味人间》在故事探讨上,远不如《舌尖系列》来的深刻。每一个篇章对食物的来源地以及食物本身的介绍都似乎有些欠缺,对每种食物的介绍片段不仅偏少,对于每一户代表人家的故事说明也不足,有一些甚至一晃而过,食物与场景转换过快,一集信息量难免过大,给观众的印象也就不深刻了。再次,不同地域人家的故事选取缺乏代表性,大多人家仅仅是用于引出需要介绍的食物而存在,这样的叙述方式,不仅无法说清楚人文故事,甚至可能美食本身的历史也无法叙述清楚,更别提加强美食与社会的联动性了。
当然,虽然《风味人间》不免有一些小的瑕疵,其整体还是很好的。它这种对人文价值上的追求正好契合了当代大多人类的文化需求。给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更是传递和保护了传统美食文化的价值观。观看这部纪录片,就像是一场充满了诗意的美食之旅。
风味人间,回到人间,才有风味。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69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