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 1792.8.22-1841.9.26
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小米园,马婆巷”
龚自珍纪念馆位于杭州马坡巷,主体是座清代风格的两层楼房,上下五开间,兼有耳房,雕梁画栋,古朴典雅。馆内正厅安放龚自珍半身古铜色塑像,四周悬挂沙孟海、赵朴初等名家提写的匾额、楹联。四个展室,陈列了龚自珍生平图文简介、大事年表、史料、龚氏年谱、诗选和后人研究文集等。庭院内小桥流水、假山亭榭,在花木衬托下,富有古典园林的特色,正如他诗歌中所呐喊的“从此与谁谈古今,马婆巷外立斜阳。”
赏遍其地,依稀可以察觉龚自珍的高风亮节、远见卓识,他既有“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革精神,也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爱国奉献,还有“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徘徊”的风流倜傥。馆中更有一潭清池,其中有鱼儿自在游荡。
“一箫一剑平生意”
如今,在龚自珍纪念馆的正厅中,挂着书法大师沙孟海先生所题的“剑气箫心”四字,这取自龚自珍写下的爱国诗篇:“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集今朝”,其中“剑”往往象征着慷慨激越、报国从军的雄心,而“箫”象征文人的不平之鸣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怀。剑和箫既反映龚自珍的两种生活际遇和情感状态,也反映了他慷慨激昂与柔情旖旎的两种性格,是龚自珍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也是他艺术创作的核心。
“举国方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危,恒相与指天画地,规天下大计。”梁启超眼中的龚自珍,便是如此一个具有忧患意识并敢于改革、为天下先的一代名士。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7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