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团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杭州高山桐坞茶村进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尽管早晨出发时阴雨连绵,但活动结束后出现的灿烂阳光,仿佛在庆祝我们这次社会实践的圆满成功!
实践开始前,团队成员在网络上对桐坞茶村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步了解,大致分析了当地的经济结构—以茶为中心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方向。实践当天,随着公交车缓缓向目的地行驶,车窗外的景象由一栋栋的高楼变成了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由平坦的柏油马路变成了蜿蜒的盘山公路。到达目的地后,团队成员刚下车走进村庄不久,便看到了开在小路两边的许多茶叶店或茶舍等店铺,路面干净整洁,两边的房屋装修得也非常精致,将山的绿色映为背景,和茶文化的雅致十分吻合。再向村庄深处走去,普通茶农的居民房大都沿着山上小路建造。不同于别的村庄,这里的每家每户都会在家里种上几株绿植,或是围着院子边的栅栏,或是填满了整个院子。在村庄深处,虽然茶铺变少了许多,但是茶文化的氛围却丝毫不减。来到村庄的文化大礼堂,一进门就能看到墙壁上写满了当地茶经济的发展历史、有关的茶农工具和人物事迹等;在大礼堂的外墙上,写着一个大大的“茶”字,旁边有几句关于茶的诗篇。沿着大礼堂一路参观完,成员们都深深的感受到此地独特的文化底蕴。
在对当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后,大家沿路采访了几位茶铺的老板,询问了一些有关当地“茶”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他们的回答,我们发现当地存在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村庄的宣传力度较弱,游客也较为稀少,进而导致桐坞茶村的茶叶滞销,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且大部分的销售渠道为口碑介绍。因销售量较少的问题,茶农为节省成本,在茶叶的种植生产、制作包装、店铺及微信零售等方面更多地选择了亲力亲为。并且随着时代发展,更多的年轻劳动力选择了外出工作,留老一辈的人在本地坚持他们的“茶”事业,新鲜血液的注入不足限制了茶经济在当地的发展,无法形成成熟的产业链。
传统茶文化经济的潜力无疑是巨大的,但这个潜力绝不是靠着老一辈人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能成功发挥的,这需要年轻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的背景为行业设计一个最佳的模式来充分开发它的潜力。
这一天的社会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们更加坚定了年轻人肩膀上应该肩负的责任—新时代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更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585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