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5日下午3时,文学院黑陶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潜园,对连云港市黑陶文化研究会会长、连云港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连云港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大专先生进行了采访。本次采访旨在向大家宣传介绍本地特色非遗项目黑陶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采访不仅增长了队员们对于黑陶的见闻,还激发了队员心中宣扬和传承黑陶文化的强烈信念。
首先,李大专先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实物黑陶的展现,将黑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通过他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同学们对于黑陶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识。
随后,李大专先生又给我们讲解了连云港本地黑陶的发展历史与当今黑陶的发展现状,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一幅幅黑陶人在锻造黑陶的过程当中,或有的认真沉思构造,或有的仔细观察火候,或有的一丝不苟的打磨黑陶……这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李大专先生激动地说。古老的黑陶制作工序比较复杂,要通过选料、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雕绘等10多道工序,尤其是黑陶雕刻及压光环节,几乎存在于黑陶制作的全过程,以一个团圆罐为例,每个团圆罐需要精心雕刻6000多刀,刮压12000余次,期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这不仅要需要制陶工人有充沛的体力,还需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中不仅突显了连云港的黑陶人对于黑陶的仔细认真的态度,更彰显了一代代黑陶手艺传承人对黑陶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一代代勤劳的黑陶人对黑陶深入骨子里的热爱。顿时让我们团队的所有人肃然起敬,真正的从心底里由衷的对这些具有强烈“工匠精神”的老前辈赞扬与推崇。
最后,李大专先生也给我们介绍了如今本地黑陶的发展,由于黑陶本身具有的轻,脆的本质特点,所以黑陶很难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黑陶的不解与不实。黑陶如今大部分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与收藏。但是由于宣传力度,审美方式以及时代的发展,黑陶还是渐渐的式微!李大专先生动情的对我们说,“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孩子对于黑陶文化的欣赏与肯定,希望我们能够多多为黑陶宣传,让人们认识黑陶,走进黑陶,感受黑陶独一无二的魅力”。
文化是根植于心灵的记忆,李大专先生自幼喜爱黑陶艺术,在成长过程当中不仅仅如痴如醉的探求黑陶技艺,也更加注重对黑陶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他满怀期望的对我们说“孩子们,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要肯努力,肯钻研,一步一个脚印,切勿要戒骄戒躁”。老前辈的谆谆教诲深入人心,在离开之前,队长不舍得对李大专先生说:“李前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认真按照您说的去做,脚踏实地,如您一样,无论对待任何事都要一丝不苟,同时,文化不仅需要有像前辈一样努力探索的匠人,也需要有我们这些文字记录者,去记录下你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宣传好黑陶等非遗文化以及其他传统的具有深厚意蕴的文化,让这些智慧的结晶一代代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3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