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细描黑陶沾墨釉,精工流神熠九州

来源:江苏海洋大学文学院 作者:张健

2019年7月5日下午3时,文学院黑陶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潜园,对连云港市黑陶文化研究会会长、连云港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连云港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大专先生进行了采访。本次采访旨在向大家宣传介绍本地特色非遗项目黑陶文化的历史渊源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次采访不仅增长了队员们对于黑陶的见闻,还激发了队员心中宣扬和传承黑陶文化的强烈信念。

首先,李大专先生用生动有趣的语言配合实物黑陶的展现,将黑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向我们娓娓道来。通过他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黑陶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有黑如漆,声如罄,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美誉。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屈家岭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1928年,中国著名考古学者吴金鼎,在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这一史前遗存,故被命名为“龙山文化”。因以黑色陶器为主要特征,又称为“黑陶文化”。黑陶按质地可分为三种:泥质黑陶、夹砂黑陶、细泥黑陶。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让同学们对于黑陶有了大致的了解与认识。

随后,李大专先生又给我们讲解了连云港本地黑陶的发展历史与当今黑陶的发展现状,通过他的讲述,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一幅幅黑陶人在锻造黑陶的过程当中,或有的认真沉思构造,或有的仔细观察火候,或有的一丝不苟的打磨黑陶……这是“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李大专先生激动地说。古老的黑陶制作工序比较复杂,要通过选料、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雕绘等10多道工序,尤其是黑陶雕刻及压光环节,几乎存在于黑陶制作的全过程,以一个团圆罐为例,每个团圆罐需要精心雕刻6000多刀,刮压12000余次,期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这不仅要需要制陶工人有充沛的体力,还需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从中不仅突显了连云港的黑陶人对于黑陶的仔细认真的态度,更彰显了一代代黑陶手艺传承人对黑陶的不懈探索与追求,一代代勤劳的黑陶人对黑陶深入骨子里的热爱。顿时让我们团队的所有人肃然起敬,真正的从心底里由衷的对这些具有强烈“工匠精神”的老前辈赞扬与推崇。

最后,李大专先生也给我们介绍了如今本地黑陶的发展,由于黑陶本身具有的轻,脆的本质特点,所以黑陶很难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也就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于黑陶的不解与不实。黑陶如今大部分作为艺术品供人们欣赏与收藏。但是由于宣传力度,审美方式以及时代的发展,黑陶还是渐渐的式微!李大专先生动情的对我们说,“非常感谢你们这些孩子对于黑陶文化的欣赏与肯定,希望我们能够多多为黑陶宣传,让人们认识黑陶,走进黑陶,感受黑陶独一无二的魅力”。

文化是根植于心灵的记忆,李大专先生自幼喜爱黑陶艺术,在成长过程当中不仅仅如痴如醉的探求黑陶技艺,也更加注重对黑陶等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他满怀期望的对我们说“孩子们,实践才能出真知,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要肯努力,肯钻研,一步一个脚印,切勿要戒骄戒躁”。老前辈的谆谆教诲深入人心,在离开之前,队长不舍得对李大专先生说:“李前辈,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认真按照您说的去做,脚踏实地,如您一样,无论对待任何事都要一丝不苟,同时,文化不仅需要有像前辈一样努力探索的匠人,也需要有我们这些文字记录者,去记录下你们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我们一定会尽自己所能,宣传好黑陶等非遗文化以及其他传统的具有深厚意蕴的文化,让这些智慧的结晶一代代传承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3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年后,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小岗村再次成为观……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书写科创之梦,让青春更闪耀——刘凯

引言新时代的青年不忘初心,奋斗力行,用汗水浇灌理想,用智慧开启新路,用自身行动诠释了“创新无止境”。创新型人才是科技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资…… 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医产融合为乡村振兴开辟新路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医药与康养、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更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安徽中医药大学“医路潜行”青年志愿先锋团深入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程庙村调研……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从新安百草园到智慧中药房

2024年7月10日至7月12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立德创新卓越班”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屠呦呦班”共计40余人赴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黄山歙县是新安医…… 刘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中医药大学三下乡--歙县义诊暖人心

义诊温暖人心,医药点亮乡村2024年7月11日早晨,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调研实践团来到了歙县经开区社区委员会进行义诊活动。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的六位专家一同上阵,…… 刘凯 方文发 杨雯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聚焦南阳五中丁军丽老师:以爱为笔,书写历史

2月16日,广西师范大学教育之光寻访团成员冯彦博深入南阳五中(三全校区),对深受赞誉的历史教师丁军丽展开深度访谈,旨在弘…

一粒火种,点亮振兴之路——“大包干”精神 赋能凤阳县小岗村乡村振兴

1978年的一个冬夜,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一纸“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的序幕。四十余…

参观朱光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

2025年2月5日,“文化之根,精神之魂”社会实践队一队员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走进了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朱光纪念馆,进…

安徽工业大学学子返家乡:环保教育宣传在行动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引领下,安徽工业大学的奚燕同学利用暑期返回家乡安徽铜陵,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教育宣传活动,旨…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最新发布

青春心向党:走访德圳村,普及安全用电
青春三下乡:走访德圳村,普及安全用电2019年7月7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德圳村实践团的成员分为两队走访村民,分别给村民分发宣传手册,宣传手册主要涉及的内容是安全用电的知识,以及给每家每户进行用电安全的…
垃圾分类进行中
(通讯员:董锐敏)为了继续对队员们的维度进行汇总和修正,继续推动调查问卷的完成进度,6月5日中午12:30,逐梦白鸽实践队在科教大楼9407举行了第三次维度讨论会,参加本次讨论会的有逐梦白鸽实践队队长胡冰…
迎合时代,自律自省
迎合时代,自律自省夏日安全知识,我能行2019年7月7号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经管分院诉心语馨愿,绘七彩童年团队在长岛府开展了夏日安全与垃圾分类主题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
劳动光荣,筑梦时代
劳动光荣,筑梦时代——许昌学院“暖莲城,材料人在行动”团队火车站活动纪实7月7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小暑时节,但是“暖莲城,材料人在行动”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不畏炎热,早上八点在A4集合完毕,来到许…
街头采访
2019年7月7日上午八点,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情四溢,‘益’路有你”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大街上,对来往的行人进行了随机采访。他们走到大树下,那有一位正在乘凉的环卫工人,刘叶开口说道:…
用电安全不可缓,计量学子送温暖
近日,习近平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大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与希望,自然要向党员同…
你回家,我守护
你回家,我守护——许昌学院“暖莲城,材料人在行动”团队火车站活动纪实7月7日,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小暑时节,但是“暖莲城,材料人在行动”社会实践团队的志愿者不畏炎热,早上八点在A4集合完毕,来到许昌火…
吾辈当自强
2019年7月7日上午八点,许昌学院新材料与能源学院“‘材’情四溢,‘益’路有你”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们来到了A4楼505教室召开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纪念七七事变八十二周年,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
自我反思,砥砺前行 ——许昌学院“他日今朝”许昌历史研究实践队启航
自我反思,砥砺前行——许昌学院“他日今朝”许昌历史研究实践队启航人的一生中,最大的成功是什么,那就是通过不断自我反省,而走向人生的又一个高度。相信反省是一面镜子,将我们的错误清清楚楚地照出来,…
今天你的垃圾分类了吗?
(通讯员:杨宁)为了更好的进行社会调查工作,6月2日下午7时30分,在湖北师范大学科教大楼9712教室举办了关于调查问卷维度的研讨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人物有逐梦白鸽实践队的队员。开始,队长胡冰琴对之前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