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7月7日上午10时,江苏海洋大学“国粹精神润候鸟,德育伴童助创文”支教团队在锦屏镇活动中心开展第四次授课。
除夕守岁,春节除岁,寒食禁烟祭扫,清明插柳踏青,八月十五酿桂花,九月重阳插茱萸。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凝聚。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志愿者们将中国的传统节日带进了锦屏镇的课堂。志愿者王艳丽给锦屏镇的孩子们详细讲述了他们不熟悉的寒食节,孩子们对寒食节的来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志愿者王艳丽告诉孩子们,寒食节是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感念介子推割肉之恩,寒食禁火。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和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
在带领锦屏镇的孩子们感受过中国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之后,志愿者于晋以“大小李杜”为引,将唐朝盛世的豪放飘逸、自信浪漫,和唐朝末年的沉郁顿挫、哀婉缠绵带到了课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孩子们积极举手发言,争相背诵这些耳熟能详的诗。“李杜诗篇在,光焰万丈长。”在孩子们争相背诵的声音中,盛唐的光焰也在不断地延长,独属盛唐的自信也传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经过十分钟的课间休息,志愿者们为锦屏镇的孩子准备了主题为“我的梦想”的写作课。“我想当科学家。”“我想当舞蹈家。”孩子们积极地发言,一个又一个梦想充溢在孩子们的心房。除了科学家和舞蹈家的梦想外,还有宇航员、歌手、侦探……一个又一个梦想被放飞。志愿者们借助孩子们的梦想,去更加了解锦屏镇孩子的内心,去更好地和孩子们相处。写作文期间,有一个孩子在流泪,志愿者们安抚了他,并询问原因。志愿者们了解到,这个孩子不擅长写作文,因此对写作有一些抵触的心理。通过志愿者们的开导和鼓励,虽然没有完全客服他写作的心理障碍,但是他也可以动笔写下了他对自己未来的想象。
五千载的国粹文化需要传承,志愿者们带领锦屏镇的孩子跨过千年的时光,叩开盛唐的大门,窥见盛唐荣耀的一角,看二十四节气的发展历程。孩子的梦想需要呵护,志愿者们给孩子理解和关怀,逐渐走进孩子的内心。在社会实践进行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守护每一个孩子的梦想。
本报记者 赵梓彤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42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