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二事,耕田习文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由村到城”乡村文化生活与文化消费调研社会实践队活动小记
山东大学 程镜睿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战略基点,提振乡村文化消费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路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经济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而乡村人口市民化则裹足不前、亟需推进。以城乡结合部这一“半城半乡”的异质乡村样态的角度出发,研究乡村文化消费,对于乡村文化振兴、新型城镇化都具有独特意义。而关于城乡结合部之乡村文化消费,目前仍是学术界的研究盲区——在CNKI(即中国知网)上以“城乡结合部、文化消费”为关键词检索,所得有效相关文献不足10篇。
本课题以济南东沙河四村为调研对象,致敬《江村经济》;讨论由村到城的历史进程中,东沙河四村乡村文化消费的传承与变迁,寻找符合村民文化需求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实践调研开始之时,正逢济南酷暑,然项目启动当天,细雨轻落、天公作美,可谓“酷暑之余赠微凉,正是调研好时光“。调研团一行赶赴东沙河四村、五村,先“由城到村”,进行实地调研——向村委会介绍调研项目、咨询村委会村庄相关资料信息、进行多种形式的文化消费调查。
东沙河四村共有260余户,850余人;以在乡镇附近、济南市内务工为主要生活经济来源。青少年约占三分之一,70岁以上人口约100人。人均年收入在一万五千元左右,农业收入仅占约二十分之一。接受大学或大专教育的人群仅占5%,在村年轻人学历情况以高中毕业或技校毕业居多。
作为一个既有着传统农业小村落气息,又因极近的地缘关系而和城市关系十分密切的村庄,东沙河四村从很早之前就吸引了本调研团队的注意。在连续走访了几日、和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闲谈家常”、最后亲自体验了一场“村晚”之后,这篇有关于乡村文化生活及消费“面面观”的小记终于诞生了。
“面面观”之一:文化生活——消遣、娱乐、学习、体验……
关于文化活动,我们应当从数量、质量、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综合研究。东沙河四村的文化设施是调研团队决定入手的第一个方面。
2017年6月份左右,村内开设了“壹知书屋”,图书共两千册左右,并提供给儿童一定的自习空间。由乡镇文化所、壹知书屋等机构拨款,村委会部分出资,图书约半年更新一次。凭借书卡,一次可借书三本。
值得一提的是,本村采用“读书积分制”,积分高者有奖励制度。可以称之为非常朴素简明的读书促进方法了。书屋内设有供村民自发练习书法的空间,并且展示部分优秀的书法作品。
然而,其主要使用者为在校中小学生,其他年龄段人群使用率较低。虽然以调研团了解,本村平均文化水平确实不算很高,但书目种类以及思想深度的跨度都不能很好满足村里占相对少数的高学历人员和正处于开拓眼界关键期的学生。
东沙河四村也不乏在乡村文化生活方面“传统”的项目。乡镇文化站一年会下村采用投影仪播放十二场电影,放映场地为村内广场,每月一次。但是鲜少出现院线热映或是国内外经典作品,影片主题主要集中在消防安全、防盗防火、战争纪实等,在“年轻人用网络,老年人不爱看”的现实情况下,村民对这项活动兴致并不高。
村里每逢大的节日会组织文艺晚会,这一点让调研团队颇感欣喜。晚会上的节目大多为村里人自己演出(唱歌、跳舞、诗朗诵等),很少有外来团体“送节目”。总体而言,对于这样展现文艺技能的活动。村民的参与热情较低,观看热情很高。大家的需求明显不在于磨炼自己的某项才艺,而是单纯“图一乐儿”。但是村民们对更高专业性的团体、更多样化的节目种类和自己接受相关培训的需求又有多大,不得不令刚刚开始调研的团队陷入思考。
“面面观”之二:文化消费知几多?
“文化消费”作为本次调研的重点,其关键之处当然在于“消费”。在国家大力建设文化强国的今天,“花在刀刃上”的文化消费知几多对于提高一个村庄、一个地区的文化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不得不承认的是,东沙河四村的文化消费“火力不旺”。
实体消费方面,中老年村民闲暇时刻较少,很少去附近的电影院消费,只有青少年才会不时去到电影院消费;中老年村民的文化消费则主要集中在棋牌类活动上。约20%的青少年得到家长的支持,付费在附近学习舞蹈、乐器和书画等技能。
虚拟消费方面,调研团队了解了不同年龄段的手机使用情况。团队发现,大家往往使用视频、新闻和社交等软件进行纯娱乐,遇到付费项目往往直接跳过,像是都市人群常用的付费学习软件,使用率就更是极低了。
一言以蔽之,初级文化消费较多,多为娱乐消费;创造性、学习提升型的消费少有。
“面面观”之三:文教不分家
文化,总是以一种热切的姿态面向未来面向下一代的。在团队的调研中,队员们发现了许多令人感受到“希望”二字的事情。
在调研第二天遇到的“七·一”晚会上,有一组小朋友上台展示了一段相当具有专业性的快板节目。队员们极为好奇他们是怎样接触到传统曲艺的。不久,来了一位黄衣小伙子来了,我们从他的口中得知,这组小演员来自“瑞垚文化传媒”,他们不是一个盈利组织,只是一个由爱好者组成的、为了推广传统曲艺而建立的组织,而且对于想学习曲艺的小孩,他们是免费教学的,队员们能够从这个小伙子身上感受到对传统文化的热忱以及想要保护它传承它的拳拳之心。
此外,村内还有不定期组织的烹饪等的职业培训,大多针对妇女,而且也是免费的。
虽然种类确实很有局限,但是对于有文化消费、接受相应培训的需求的居民,也是有一定数量的渠道可供选择的。
泥土芳香处,正是调研时。在这项尚未结束的实践工作中,我们看到了许多鼓舞人心的现象,但是也感受到很多令人忧心忡忡的情况:比如说,村内无针对文化建设的相应政策,更无相应的资金预算;村两委班子老龄化严重,村领导对文化消费的促进和模式更新热情不高,村民之中也不乏微词。
文化永远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根基,作为一个文脉延绵不绝的国家,我们有着广袤的乡村土壤,在城市化——也就是乡村“由村到城”的过程中,如果文化活力没有跟上,出现断裂,那么一路狂奔之后回头修补、试图刺激“软实力”,想必会更加艰难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45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