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树下的信仰
7月7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焦桐梦里”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位于焦裕禄干部学院门前的焦桐广场。整个广场种的树都是泡桐,不过其中有一棵是非常特殊的,包括它的名字--焦桐,焦是焦裕禄的焦,桐是泡桐的桐。
当时兰考风沙肆虐,沙子一起就打死一片庄稼,一亩地收不到40斤麦子。刚调任兰考县委书记几个月,焦裕禄就带人种泡桐树。泡桐是华北平原上最常见的树种,成活率高、生长快、材质好,特别适应兰考的盐碱风沙地。“有时候他拿树苗我刨坑,有时候我拿树苗他刨坑,搭档得很好。”20岁刚出头的魏善民和焦裕禄分在了一组,这份特别的经历,使他对焦桐怀有深深的感情。在风沙最大的胡集大队,50亩生态林迅速栽起来了。路边还扔了一棵树苗,大家都没在意。通常泡桐苗的长度约3米,这棵苗只有2米,短了一大截。焦裕禄把树苗捡起来,刨个坑种上了。“他说这棵苗个子低,但是根好,如果长起来了,比其他树长得还快,扔了可惜。”魏善民感觉,焦裕禄的话仿佛还回响在耳边,就是这棵小苗已经长成5米粗、26.4米高的焦桐了。这就是这个参天大树的由来。在焦裕禄来兰考之前,兰考饱受内涝、 风沙、盐碱的危害。不过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是共产党人的宝贵品质,也是焦裕禄精神的重要内容。焦裕禄到兰考上前,向组织表态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他以共产党员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创造性地制定了一套简便、易行、实用而又符合规律的治理“三害”的方法,最终在重重困难中闯出一条生路。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菜传统是我们党的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也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焦裕禄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贫苦落后的实际,不等不靠,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力拼排、自强不息决心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他用实际行动谱写
了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他生活俭朴,勤俭办事,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的一言一行都为艰苦奋斗作出了生动的诠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47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