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文学院“文人行者”实践队,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和融入大学生“双百双进”暑期实践活动的浪潮,来到了目前诸葛孔明后裔的最大聚居地——兰溪市诸葛八卦村,与孔明锁唯一传承人诸葛文昌进行深入交谈,探寻、挖掘、宣扬当地的孔明锁文化,重访诸葛遗风。
“孔明锁是两千多年榫卯结构的体现,是老祖宗的智慧。”提起孔明锁的历史渊源,诸葛孔明的第五十一代传人诸葛文仓如是说道。从1993年师从于诸葛志达起,他便专注孔明锁制作几十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在文化传承的路上,诸葛文仓先生将他一生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眼前低矮的工作台,诠释坚守,诠释传承。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创新,孔明锁的发展却逐渐陷入僵局,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和商户仿照给传统的手工孔明锁带来极大冲击,销量连连下降,连曾经生意红火的淘宝店也没能继续维续下去,不得已在2016年关闭。面对这样的局面,诸葛文仓一方面在积极的寻求创新,潜心研发异型锁,将传统的榫卯结构与各种建筑结合。在他店门口悬挂的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就是利用孔明锁的制作原理,用118根樟木条按比例制成。而另一方面,他更看重时间和手艺在一件作品中的分量,“孔明锁是用祖传手艺做起来的,人家看手艺,这才走得出去,靠机械是走不通的。用机械做出来的东西,要么松要么紧,不论你怎么做,都比不得人工的精细。”
在制作研究孔明锁的这几十年里,虽然不乏商家与诸葛文昌洽谈,寻求合作,但都被他拒绝了。他宁愿每天花费十几个小时的时间坐在工作台前认真打磨,也不愿意将老祖宗的文化放在时代的齿轮下碾压。
正是因为骨子里流淌着“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让他和孔明锁的故事不仅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和报道。“只要我还有一口饭吃,这个传承就不能在我手里断了。像我们这种手艺人,一辈子诚诚恳恳只能做一件事。孔明锁是祖宗传下来的宝贝,保护好它是我的责任。”小小的孔明锁,也许没有那么光鲜的外表,但其背后掩藏的是一代匠人的岁月,是被值得铭记的一方传承。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诸葛文仓用他几十年的传承坚守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文化赞歌,重新激发起人们对文化的热情、成为振奋民族精神的深厚滋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51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