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走近红旗渠,面向新时代”宣讲团在参观学习了红旗渠精神纪念馆之后,真正的走进红旗渠,参观千里长渠,深刻感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修渠背景以及相关环境条件。
从分水苑(红旗渠精神纪念馆)到青年洞经历过23公里的车程,我们看到了架在林州与山西省交界处公路上方的廊桥,红色的天桥宛如被风吹起的飘带在空中荡漾,又如蜿蜒在太行山上的千里长渠——红旗渠。通过红色飘带,我们进入了山里,顺着后来人们修建的楼梯爬上了红旗渠的延岸,一共300余阶连续的水泥楼梯,我们团队成员气喘吁吁,不禁感受到当时林县人民修渠环境条件的不易。
顺着红旗渠的沿岸,我们看到了很多标志性的洞口与劈开的裂口,首先是创业洞,从山上露出的洞口我们能隐约再现当时修渠民工凭着一锤一杆、一敲一镐艰难开凿的场景;“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在通往青年洞的渠道上,有一处被林县人民劈开的两半山,两座山被劈开的场景、从山崖上留下敲打的痕迹,似乎可以看到修渠民工当时的坚定与沉稳;依次我们看到了民工腰系绳索、凌空除险的鹰嘴崖,荡进虎口才能将松动的落石除掉的虎口崖,千余斤炸药留下来的“老炮眼”,最后到达红旗渠的咽喉工程之一—青年洞,因由300名青年共同修建而得名。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如果将红旗渠拆成高两宽三米的高墙,可以将中国南方的广州和北方的哈尔滨连接起来,而我们团队走的今天的行程,只是伟大的红旗渠工程屈指可数的一小部分,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与伟大事迹深刻的投映在我们团队每个成员的心中,相信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整理之后,我们向人们宣讲相关精神时会更加触动人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5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