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中华民族儿女神圣而光荣的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这样的使命。7月6日安徽师大文学院赴苏州德善书院“弘扬经典,立德从善”暑期调研团队来到江苏省苏州市德善书院,进行我们的首次调研活动。
7月7日下午一点半,调研团队全体成员再次来到位于文庙的德善书院总院,进行调研。团队的社会实践从近距离接触传统文化的教学开始,通过走进传统文化课堂教学,体验传统文化之美。
见于微处,仪式感在课前
正式课堂教学开始之前,老师不忘进行课堂礼仪,真正在细微处做到礼仪的融入,教导孩子们行课前三礼。课前三礼分别是向至圣先师孔子行长揖礼,向老师行鞠躬礼,向父母行鞠躬礼。三礼结束以后,才会正式进入课堂教学。孩子们虽然十分稚嫩,但是行起礼来确毫不含糊,动作标准流畅。老师在前面进行示范,孩子们整齐一致地行礼,确实是为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带来了一个好的开始。
负责的老师向我们解释道“在我们看来,这样的三礼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浸泡的有效方式。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我们更愿意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浸泡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这样充满仪式感的礼仪活动,达到先识礼后知书的教学目的。这样的活动才会不流于形式,才会真正把这种礼仪规范的重要性刻在孩子们的内心,才能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老师向学生示范如何行长揖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静 提供
融于教学,仪式感在课中
课前三礼结束后,课程就进入到了老师的传统文化教学环节。一方面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有传统经典篇目的文化课,也有武术书法等国粹课的学习,另外一方面仪式感的礼仪教学仍然贯穿其中。
课堂教学中老师会时不时的提醒孩子们要“轻轻地站起来,轻轻地坐下去”,“身正、肩平、腰直、足安”。当孩子们做到礼仪规范时,老师会进行表扬,也给其他孩子树立了典范。
给孩子们上课的杜老师告诉我们说:“我们想要着重去做的是给孩子们一个不同于学校刻板学习的其他环境,是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去感悟去体会传统文化。我们不会像学校教学那样布置强制性的学习任务,我们会给他们在课堂上布置一些小任务,来感受文化,培养兴趣。我们想要的效果是通过我们所营造的学习氛围,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些文化,让这些文化成为他们思想的一部分。”
图为老师教授学生行鞠躬礼。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静 提供
用于实际,仪式感在课后
课堂的教学结束后,也并不意味着学生的学习就结束了。每次教学结束后,孩子们还要行课后三礼,和上课之前行的课前三礼相同,向至圣先师孔子行长揖礼,向老师行鞠躬礼,向父母行鞠躬礼。这样的行礼是在老师轻柔的声音中进行的,“先是向先圣孔子行长揖礼,一拜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二拜曰“德侔天地,道贯古今”,三拜曰“格物致知,修齐治平”。再是向老师行鞠躬礼,“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最后向父母行鞠躬礼,“哺育之恩,永生感念。”让孩子们在这样的礼仪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结束今天下午的学习。
教授《弟子规》的杨老师告诉我们说:“对于孩子的礼仪教育,我们一向是看的很重的,行课前课后三礼只是其中一个部分。除了这个,我们还会要求孩子们穿孔子服,会在上课前以九次敲钟作为课堂开始的标志,这样的礼仪教育才能够让孩子们将其先内化于心,然后才可以外化于行。”
学习这些礼仪但又不拘泥于这些礼仪,与时俱进,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采用适合的方式和形式去解读这些礼仪,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始终遵循着礼仪的应用与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相结合的原则。
图为家长为孩子穿上孔子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静 提供
充满仪式感的礼仪活动加入到传统文化的教学实际中,有利于培养先识礼后知书的孩子,也是中华儿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实践。希望我们可以在这样的传承方式的影响下,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63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