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绚烂的春天。7月8日,为了了解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义乌“微关爱”支教团成员教学背后所付出的汗水和努力,义乌“微关爱”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宣传组对各年级任课老师进行了采访,了解他们备课时的苦与甜。
宣传组利用课余时间对各个年级的任课老师进行采访。其中,四年级英语老师苏思仪表示她在备课时会认真思考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她会在英语课上要求同学们开火车朗读英语,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这能够使他们更快更好地记住新单词。初中部英语老师张宁表示她在向学生讲一些高深的东西时会去网上查阅相关的资料,确保自己能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兴趣课老师黄泽添表示他在备课时会想一下要怎么样才能吸引同学们的注意。他认为备课是很辛苦的,但上完课之后获得的满满的收获感和幸福感让他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历史老师金雨表示备同一门课时需要思考在不同的年级该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对于高年级的同学们,他讲得比较深入,会讲一些历史王朝的框架;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们,他会讲一些历史小故事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
支教团成员们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享受学习。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一桶水;而当需要一桶水的时候,也绝不给予一杯水。适时,适量地给予,这是一个好园丁的技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义乌“微关爱”支教团成员就像勤勤恳恳的园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浇灌义乌“微关爱”暑期夏令营的同学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72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