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鸣石涧,清风奏林语
7月7日,思源载菁小队来到浙南第一高峰——温州市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实地考察、采访工作人员等方式,着手开展对景区垃圾收集和垃圾分类的情况调研。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861.5公顷,景色秀美,拥有众多的林业资源,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一级标准,是天然的“氧吧”。同时乌岩岭还是“生物王国”,保护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世界珍稀濒危鸟类黄腹角雉就栖息于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尤为重要。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可以减少不可降解的“白色污染”,避免烟蒂等火种落在林区引发山火,在保护生态的同时保证景区环境的整洁美丽。
沿着登山步道,每隔一段距离就能看到景区内设置的分类垃圾桶,同时在多处阶梯拐角及休息点都有垃圾桶的设置,可以看到景区在落实垃圾分类政策上作出的努力。古木森森,曲径通幽。漫步林间,扑鼻来的是林木的清香,耳边萦绕着蝉鸣,身上随风飘来瀑布溅落的水雾,大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意。一路走来只偶有小处垃圾扔在地上,发现的小队成员随手捡起垃圾,按照垃圾分类标准放入了指定的分类箱中。可见尽管景区面积很大,基础工作还是基本到位的,但也存在着一些小问题。
在步道终点,我们采访了山道边上一户朴素的人家。老伯热情的招呼我们,我们在与他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到,老人们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十分缺乏,智能设备的低使用率使得他们基本上只能通过纸质媒介来有所了解,而这方面的宣传却并不多,致使他们缺乏信息的获取和垃圾分类基本知识的学习。老伯家中也没有分类垃圾桶,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简陋的塑料桶作为日常使用的垃圾桶,处理垃圾也只是整袋一起处理。看到这些现象后,我们认识到垃圾分类措施的落实不能一蹴而就,思源载菁小分队耐心地将我们所知道的垃圾分类知识讲解给老伯一家,并在最后结合当地情况,整理了一些建议提供给景区相关工作人员。
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不能浮于表面,我们还是需要在思想层次进行深刻的了解,需要把“我不得不去做”的思想变成“我必须要去做”的思想。不仅是城市,乡村也需要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也需要对乡村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制定一个因地制宜地方案,从而在垃圾分类的道路上大步向前。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73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