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双会联动”探寻中医文化
2019年7月1至7日,浙江工商大学财会学院“药”请函——探寻浙江中医药文化实践团在杭州、磐安两地开展了以 “探寻药材魅力产业链,弘扬中医厚重文化魂” 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学生会首次进行“双会联动”,共同进行社会实践和调研工作。
7月1日上午,财会学院本科学生会和研究生会在浙江工商大学凯旋门举行了出征仪式。出征仪式之后,实践团队分为两队即刻出发,分别走访了两家杭州老字号,“方回春堂”和“胡庆余堂”。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方回春堂传统膏方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俞柏堂先生,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他指出,中医药文化传承的关键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年轻人既要考虑到中医的长处和短处,也要考虑到西医的长处和短处,中西结合更好的服务于大众才能让中医长久的传承下去。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药发展状况和产业模式,7月2日——5日,实践团队赶赴“中国药材之乡”——金华磐安进行实地考察。在磐安,我们参观了大盘山博物馆、磐安中药材博物馆,对磐安中药材种植历史有了了解。我们也有幸对大晟药业、磐安中药产业创新服务中心宗侃侃所长、浙江中药材产业协会副会长杨定升先生、云水谣种植基地老板和磐安石秀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磐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建设特色强镇,重点建设“互联网+道地药材”平台,实现“药乡+药市+药镇+药园”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开拓了“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新型产业模式。磐安中医药产业链的发展和建设带动了整个磐安及周边地区经济的卓越发展。
7月6日,回到杭州,我们对中医理疗馆扶阳堂和初心堂的医师进行了采访。理疗馆作为中医的一种新兴形式,近几年来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也越来越受大众欢迎。谈及中医发展和传承问题,医师们表示仅凭中医机构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宣传与每周义诊是远远不够的,将中医药放到国际层面的认知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机构也会以对中医的兴趣为标准对人才进行培养,并与企业合作形成专门做应用管理和教育培训的机构,致力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
实践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浙江农林大学中药材标本馆、百草园,并对中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和高校对中医教育的重视。关于中医传承问题,其中一位接受采访的同学如是说道:“在我看来,我们这几代学中医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中医药,中医药文化也在加快脚步“走出去”,这其实是发展中医药最好的时机。所以我们要学好理论知识,加强临床实践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并且传播中医药文化。”
本次社会实践,我们的队员也是感触颇深:
徐安杰
我们本次实践以中医药为切入点,探寻乡村振兴,通过各个层面的连接,一条愈发清晰的振兴之路徐徐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源头第一产业开始,在经济上,提供农业贷款,让农民有资本去开展经济活动。在技术层面,制定科学规范的种植指标并且不定期开办田间课堂培训。创新之处在于,即使是农民也可以考取技术资格证书,使得种植技术能够将实践与理论更好的结合。第一产业蓬勃发展,为上游的二三产业开展打下坚实基础。药材好,药才好的理念是磐安企业的重要的企业文化,以企业为核心,联动农户、药堂和医师的模式成型,但是整体模式还是过于传统,多元化程度不够,品牌经营仍需时间去沉淀。
朱溪雨
短短7天社会实践已经接近尾声,我们通过走访杭州老药房、采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实地探访南方药镇——磐安,了解了药材的种植环境,加工销售等情况,也在对农户,经销商,商铺老板等的采访中,知道了磐安中药材发展的现状和问题,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更应该将传承本国优秀技艺文化看做是一种不可推卸的使命和责任。
在接下来几天的参观采访中,我们也认识到,中药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刻意创新,是结合实际和人们需求,适当进行一些改变。许多制药工序在我们看来是繁琐没有必要的,但是为了保证药材品质,确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药传承,只有静下心来,方能成就大气。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浙商大“药”请函实践团以“双会联动”的新形式深入了解了“农户+合作社+企业”新运营模式在中医药产业的运用,并依据现实状况,从企业、政府、农户、学生等多个维度提出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建议措施。本次实践活动成果将以图片、视频、手帐等形式展现,旨在在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群体中大力宣传中医药文化,呼吁各方关注中医药产业发展,助力中医药文化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80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