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浙江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医药学院青春筑梦实践团国学项目小团队赴常山县白石镇中心小学开展国学主题教学第一课。我们教研团队以中国古代计时法——时、刻、更、点为主题切入,将古时人们悠远而珍贵的时间再现于同学们眼前。古今莘莘学子,尺璧寸阴,暮鼓晨钟,遵而不废,是我们文明发展的来源,是当今少年人的重要使命。
古代计时,一岁见四季,一季又见孟、仲、季;晦朔弦望即月之圆缺轮回为一月;每日依日出、日中、日入而作息……《日知录》中说:“自汉以下。历法渐密,于是以一日分为十二时,盖不知始于何人,而至今遵而不废……”其中就是采用十二地支作为时辰名称,而在介绍这个比“日”更细致的“时”时,小老师以《西游记》第一回中“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中天,而未则西磋;申时哺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引发同学对时辰称谓的探寻兴趣,而在教学中,以十二生肖代入更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记忆,并列出古时与今时对照表让同学们能够更直观地明白每一时辰所对应具体时间段。同时,依据“一寸光阴一寸金”引导同学们思考:为什么时间要用“寸”这一长度单位衡量?并借此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计时仪器如圭表、铜壶滴漏、日晷等。在“时”之后,小老师从“百刻制”切入,为同学们引入“刻”的概念,介绍其发展历程。之后以耳熟能详的更夫打更语“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为媒介介绍“更”,激发同学的兴趣与积极性。最后则是不常听闻的“点”这一计时单位,通过老师的讲解与换算,同学们已能迅速反应,举一反三,在最终的“现学现用”练习中,同学们积极热烈讨论后已能很好地换算出古时与今时的对应关系了。主题教学的最后,小老师从古今莘莘学子尺璧寸阴焚膏继晷,造就现今辉煌文明角度,鼓励同学们晨钟暮鼓积极学习,为文明发展再献一份力。短短的一堂课还不能将悠久时间发展史尽数讲完,但我们通过教学贴近生活的计时法,在时刻更点中,引发孩子们对于国学的兴趣,辅以经典名著名言内容,宣扬国学魅力,鼓励孩子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同时取泱泱国学中这一粟,展现中国古人量化时间的智慧,增强孩子们的文化自信。
陈颖、何其勇/文
2019年7月8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803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