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为响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2019年7月9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华夏霓裳社团国学支教队为学生们带来了第一节国学课。
支教队成员们认真学习领会了“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一重要论述,准备为学生们带来高质量的、有重要意义的国学课堂。
第一节国学课上,支教队员为学生们讲解了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支教队员教育学生们要不忘初心,树立理想,严以律己,牢记使命,成为优秀的人才,为建设祖国而奋斗。
“人之初,性本善”
这节国学课堂上,学生们听的格外认真,有的甚至拿起笔将黑板上《三字经》的部分内容记了下来,可见国学对学生们的吸引力之大,学生们一笔一划写下了“人之初,性本善”,下笔书写的那一刻,学生们显得格外认真,眼神凝视着笔尖,此刻,他们也一定若有所思。
学生在抄写三字经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说的是,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学生。支教队员教育学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学生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支教队员在讲解《三字经》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支教队员借此教育学生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会前功尽弃。
支教队员在讲解《三字经》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是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支教队员将这句话教给学生们,也希望学生们可以明白父母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之大。
“窦燕山,有义方。”
支教队员在教授国学这一过程中,牢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不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以“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姿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民族振兴、国家富强”而努力。
文字作者:李博文
照片作者:李博文
实践队伍: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华夏霓裳社团国学支教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847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