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走进红旗渠 面向新时代”宣讲团还末从林州人民重新安排河山集全县之力十年开山修筑红旗渠的震撼中走出来,再次被扁担精神纪念馆一颗螺丝钉的故事折服。
1969年代初期,石板岩供销社营业员郭金富到郭家庄大队龙场口生产队送货,得知这个队里用一台步犁因为一颗螺丝钉损坏而不能使用,自己当时有没有这种螺丝钉,如果要买就要往返爬30多里的山路,而一颗螺丝钉才六分钱,为了不耽误犁地,郭金富爬了30多里的山路,来了个螺丝钉。在当时有游客提出了质疑“六分钱的生意,还需要爬30里的山路,磨鞋底的钱都划不来值得吗?”可是经历了红旗渠精神洗礼的实践队员们对此却毫不质疑。因为我们知道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力量,供销社社员们深知山上农民疾苦,深知他们“针小难买费力大,百斤山果换斤盐”的苦难,他们发自内心的想要为山上农民排忧解难,他们看来为农民服务市供销社的“天职”。而他们这种时刻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解群众所难,时刻心系群众精神,是我们这些处于现代安逸环境中生活的人所缺少的。
一颗螺丝钉,将供销社和山上人民群众,深深的联系起来。农忙时他们可以放心的将家里的钥匙交给供销社人员,收货,供货全让供销社来安排。每当看到他们的到来,山上村民面露喜色,眼放光芒,山区群众热情的称他们是自己的心上人。他们的事迹被写成歌,变成剧,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可以说,无论过去和现在,山区群众离不开供销社,供销社更离不开山区群众,这种水乳交融的鱼水关系,超越亲情,感动世人。
扁担精神凝聚着一种力量,鼓舞和激励全国人民。而正是这样一颗又一颗小小的不起眼的螺丝钉,成为联系国家和人民的纽带,传递着代代真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6942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对余杭区的非遗文化进行实地考察,重……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响应国家、学校的积极号召,为了寻访传统文化继承者,以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入挖掘探讨传统文化的历史成就,以及在当代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倡导保护传统……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文化和艺术气息洋溢在余杭区里的每一个角落,这里有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得到充分展现。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理工……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文化积淀厚腆,民间艺术资源十分丰富,品种繁多。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璀璨非遗文化……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似乎距离我们很远。其实不然,非遗的传承人可能就在身边。乡村的人文文化,朴实风俗,是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家园。为了更深入的了解杭州市余杭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社会实践团队二团八队于7月22日在杭州市余杭区进行寻访调研。余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实践团队满怀崇敬到访余杭,重拾……
和低效率作队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