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心得时,距离暑期实践活动正式开始已经过去四天,这四天或许不过是无数个“昼长夜短”的日子里最平凡的几天,但在这四天的奔波忙碌里,积累的不止是步数,更有有关“垃圾分类”的全新知识。渐渐地,自己从一名旁观者,成为一名参与者,再从参与者这一形象跳脱出来,学会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垃圾分类”过程中的种种。这样的实践与积累,于自身于社会,都值得。
本篇标题起为从国家层面来说“看得见的积极,看不见的机理”,其实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指在前些日采访过程中,不少受访者都表示自己垃圾分类做得很好,这样的自信体现了受访者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态度,故称之为“看得见的积极”;而在这一份积极背后的“故事”,在我们一天天深入的实践过后,也渐渐水落石出,从国家层面来说,垃圾分类代表着环境建设,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石,所以以政府等有关部门为代表,国家开始了垃圾分类的宣传,让老百姓认同垃圾分类,并同时加强了垃圾分类的有关设施建设,而从企业角度来说,垃圾分类则代表着盈利与社会效益,以南京志达公司为例,对公司而言盈利是其目的,由于垃圾分类节省了公司内部的时间,并将原本用于分类的资金的部分转而供应给了进行垃圾分类的普通市民,而总体上会有所盈利,同时,响应政府号召,促进垃圾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收获一定的社会效益,姑且称之为“看不见的机理”。
而其二,则又回归到自身,积极参与看似无偿的社会实践乃“看得见的积极”,而发自内心信仰绿色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看透现象本质的执着与渴望亦是积极之下“看不见的机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27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