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响应国家十九大提出的重点扶持贫困区县发展方略,顺应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扶贫,惠民心”脱贫攻坚服务团组织前往巫溪县上磺镇石峰村进行实地学习考察。
治穷先治愈,扶贫先扶智。
实践第二天,早上九点半志愿者们组织好当地的小学生及留守儿童到石峰村服务中心二楼会议室教学,受到了当地小朋友的爱戴。小朋友们积极的问问题,主动请教、咨询志愿服务队有关的英语知识点。志愿者们了解到当地的大部分小朋友都是零基础英语知识,只有上了初中才开始学英语,所以英语底子相对于城市里的孩子差距还很大。针对在场的会议室的小朋友们,志愿者们分组教学,有基础的初中生分组一队,没基础的小学生分组一队。
针对性的策划两种不同级别的教学方案。志愿者们对于没基础的小学生先教他们拼写二十六个英语大小写字母及笔顺。志愿者们通过边教写的过程中边教唱ABC儿歌以便他们能记的更快更牢固同时激发小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对于有基础的初中生,志愿者们就系统的复习了There Be句型、月份及颜色的拼读写。在教学交流中,志愿者们发现他们英语语法体系比较混乱零散,并且同学们主动归纳整理笔记的习惯欠缺。虽然他们能在书上一眼识别该月份是几月,但发音不是特别标准、地道,当地的方言口音较重。针对此现象,志愿服务团利用自身的笔记知识及英语音标的PPT向当地的学生放映,对有基础的初中生进行教学。志愿服务队在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他们是没有学过音标而直接跟当地英语老师进行英语学习,英语拼读,所以他们自己拼读英语是较困难,同学们对英语的重视度热情度不是很高。正所谓那里欠缺什么,志愿者们就来填充它。奉献青春,服务需要渴求学习的学生,立志受人于渔。石峰村的小朋友们真诚的学习态度也激励着志愿者们努力执行到位,帮助当地小朋友们立志,努力学习,服务当地家乡,建设美丽石峰。
奉献青春水,看望老党员。
下午两点半,志愿者们看望了石峰村当地的老党员,听老党员讲述自身的故事和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斗争给当时老百姓所带来的伤害。
这位80高龄的老党员坚毅、自强不息,就如同西北大漠的“胡杨林”,在风霜雨雪中忠诚的守望家园。他说:“我1973年入党,在书记的引导下16岁职教,第一年教学当时只有5名学生,第二年学生已有32名,就这样职教十几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在学校教学那段日子是他过的最丰富难忘的事情,那是一辈子的热爱!此外,除了教学,他还是书记的一支笔,帮助书记处理一些工作事物。”;他还说:“虽现今耳朵时常听不清,但作为一名党员,只要是村里通知开会他都会积极参加听座,关注现今实时。”老党员提起他三岁时,当时正处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内斗时期。国民党肆意横行,前面一排人扛着军炮整齐的走着,后面一排人也时常扛着机关枪从他家门经过。这时老母亲和老父亲就会躲在家对面的深山中,这一待就是一晚,直到国民党军队搜光了家里的干粮,他们一家人才敢回家。看见家里的仅存的粮食又空了,老母亲就气的发哭,老父亲就默默忿恨,担心以后生活该怎么过,吃盐也成了问题。老党员又说,直到中国人民解放了,毛主席带领人民站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也有了着落,农民有土地了,干劲十足。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当时的稳定生活,也不会也现今的美好生活。现在的年轻一代人一定要学会感恩,感恩党的教育。
积小流以成江海,青春“水”一直陪伴着“阳光苗”和“胡杨树”。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27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