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红色文化资源调研系列:
莫提岁月静好,警替负重前行
——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豫西红色资源调研队
警务工作,为民排忧。人民警察是群众安全的“把关人”,更是社会安定的重要力量。7月9日,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豫西红色资源调研队前往位于洛阳市公安局二楼的警察博物馆,深入探寻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洛阳公安事业,近距离感受人民警察的成长历程。
洛阳警察博物馆开馆于2005年4月29日,展出面积有400余平方米,现有图片、实物等各类藏品1500余件,是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洛阳公安工作的重要窗口,更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到达目的地后,调研队员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警察博物馆。经工作人员介绍,队员们了解到全馆分为洛阳公安发展史、人民警察主要职能、刑事侦查以及公安英烈等四个部分。走进博物馆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长15米,宽3米的仿铜浮雕《为了母亲的微笑》,生动地展现了人民警察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大厅左侧的墙壁上悬挂着有一个直径57厘米的馆标,这个馆标是由盾牌、利剑和五星组成,代表着警察博物馆是在洛阳公安局成立57周年时建成的,盾和利剑寓意着人民警察扶正镇邪、忠诚为民的高尚情操。
随后,工作人员依次向调研队员们介绍博物馆的四大展区。在讲解过程中,该讲解人员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向队员们讲述了人民警察的故事。尤为特别的是,当时的洛阳县公安局编制表中,牲口被列为表中的内容之一。调研队员在观看此表时对此提出疑问,工作人员解释到当时的洛阳县只有两匹马,牲口被当成县中的重要资产,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对于公安工作的重视。此外,工作人员还为队员们讲解到博物馆二级文物——洛阳县人民法庭横幅的相关故事。在横幅上还仍旧能够看到“县”字周围破碎的纸片,这是因为洛阳县更改为洛阳市时,洛阳经济相对匮乏,公安局直接将“市”字字样的红纸盖在了横幅的“县”字上,可见当时由人民群众组成的人民法庭维护正义的重要作用与意义。最后,队员们写下了参观后的感想,存留在馆内的红册上。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洛阳公安的历史是厚重的,队员们倍感公安工作新局面来之不易。作为当代的新青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30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