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当下,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流传了两千多年的苏绣早已不复“家家有绣娘,户户有绣绷”的盛况,“低迷”、“缺乏活力”成为了苏绣行业的关键词。7月3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寻绣归暑期实践团队”为探究苏绣行业消费痛点,寻找可靠有效的解决方式,深入南京各地进行实地调研。
消费痛点初步探寻
为调查消费群体对当下苏绣市场的态度,对苏绣消费痛点形成初步认识,7月1日起至7月3日,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寻绣归暑期实践团队”对苏绣购买情况及相关问题展开网上问卷调查活动。截止7月3日为止,共回收113份有效问卷,团队成员了解到:针对市场上现有的苏绣产品,77%的人表示不愿意购买,其中26.3%的人认为苏绣价格昂贵,32.7%的人认为苏绣产品实用性不高,47.2%的人认为现有的苏绣产品不符合他们的审美。
(消费者不愿意购买苏绣的原因调查饼状图。 李欣芮摄)
消费偏好深入了解
网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现代元素的苏绣产品,65%的人更偏好于传统元素。为切实了解消费群体所需要的苏绣产品,团队成员在网上问卷的基础上开展线下走访活动,走进仙林大学城及南京各大商圈,对学生等年轻群体进行采访,询问他们对于苏绣产品的内容风格和呈现形式的偏好。
一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的同学这样告诉团队成员:“传统的技艺还是应坚持传统风格,但是在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样是必需的。”此次走访调查中,大多数受访者均表示更偏好于传统风格的苏绣作品,但他们也表示当下传统风格的苏绣作品过于千篇一律。
(团队成员访问大学生。张稆屹摄)
创新底稿授人以渔
通过线上线下的相关调查,团队成员认识到:苏绣的底稿急需进行创新,以符合现代审美。因此,7月3日下午,团队成员来到南京艺术学院,就“创新苏绣底稿,建立艺术高校与绣娘之间的合作机制”,对艺术高校学生及老师进行访谈。团队成员随机采访了南京艺术学院的部分学生,询问他们对于建立合作机制的看法。其中,受访者均认为创新底稿对于促进苏绣产品销售具有积极作用,但当询问到自身是否愿意供稿,大多数受访者均表示有心无力。
(团队成员采访艺术高校学生。 刘佳新摄)
中国花鸟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在读博士水舟先生接受了团队成员的采访。他认可并称赞了团队提出建立合作机制的想法,并说道:“符合现代审美的新型国画已经日趋成熟,我们当代画家有能力为绣娘提供高质量的底稿。同时,运用苏绣对画作进行再创作本身就是对画作的另一种诠释,这样做无论对于苏绣还是画作都有双向宣传的作用。”
本次走访活动,团队成员对苏绣消费痛点和消费群体的态度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提出创新苏绣底稿的可行性方案。“继彼绣川往前明”,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陪伴中华民族走过千年风雨的苏绣与中国传统元素是割舍不开的。作为苏绣发展新未来的探寻者,团队成员接下来将从绣娘入手,深入体察她们的生存现状,了解她们对于创新底稿的态度,为承载着几千年中华记忆的苏绣注入新鲜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320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