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一带一路”战略,继续发扬中华名族灿烂海丝文化,7月13日,福建医科大学药学院“医路向南,护佑民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前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积极联系当地著名的泉港大福船厂,体验制船模型工艺,忆往昔辉煌海上商贸,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创建于2000年的大福船厂,为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和传承古代造船工艺,引进宋元时期造船世家的后人—技术师傅严格按照传统造船工艺,将古代各种民船和官船按比例缩小,经手工精雕细刻制成各种古船模型,如”福船”、“郑和宝船”、“郑成功帅船”等船模,其做工均十分精细,惟妙惟肖。古船模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及造船人的民族情感,体现人类智慧,见证历史事象的重要载体,古船模有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船厂负责人兼总监理刘祖博师傅一早便在道路口等实践队到来,并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船厂历史。
此次活动在泉州制船工艺的纪录片的播放中拉开序幕。船厂展览馆讲解员小吴从船厂的泉州古船创造、发展的多变、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三个方面向实践队员们描绘了一个中国古代造船工艺兴衰史。
栩栩如生的模型、绚丽多彩的颜色、精致小巧的雕刻,眼前的一幕幕深深吸引着每一个参观的队员。观看了船厂制造的成品,队员们无不惊叹其精致灵巧的外观设计和坚定稳固的航海性能,每一道工艺无不体现出船厂精湛的技术还有船厂对于传统工艺的尊重及传承发展。
从图纸的设计到资料的搜集,再将普通不过的木头变为一艘艘美轮美奂的古船模型,每一件作品都耗时颇长。刘祖博诠释了一种“工匠精神”,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工匠精神就是坚持、执着、认真,就像瑞典人做手表,德国人做针,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并做到极致。
“此次船厂之旅收获颇丰,匠人们对每一道精细工艺的把控更让我们钦佩古代劳动人命的智慧,感受到中国传统商贸经济的繁华和海丝文化的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我们看到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宣昭颁赏,厚往薄来。” 队员蔡志超说道
之后,团队一行来到了大福船厂展厅的造船体验区,能够亲手制造一个船只模型,队员们十分激动。选料、断料、破板、反板、拼板,队员们认真仔细听着小吴的介绍,本以为操作非常简单的队员们真正上手操作时才发现哪怕是做一只简单的模型都需要几十步操作,队员们做得焦头烂额,但在大家的一同团结协和,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成功做成,虽然最后成品和展区模型也相差甚远,但队员们还是很沉迷于这过程之中,这也让我们愈加的钦佩刘祖博师傅。
“年轻人愿意来了解这一方面是好事,你们今天早上也都看过了,哪怕是巴掌大小的船模,也是需要仔细,平心静气的,做这份活急不得,而我已经干了二十几年了,”负责人刘祖博讲到,“希望你们这次参观真正有所收获,不仅仅只是看到这些船只,当然也感受一下中国旧时灿烂的制船文化,而是学会沉住心去做这一件事并把做到极致。”
队员纷纷点头致意,有的队员不禁陷入了沉思。在此,队员们仿佛穿越到郑和下西洋的时代,看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中华名族的高超智慧和非凡勇气,不畏艰险,勇士开拓,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84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