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六合丝绸厂近年来的企业生存情况,7月11日对其下属的两个分厂进行了深入探访。
图 1 实践队采访工厂负责人
通过对两个分厂(佳和、京华)的负责人与部分工人的采访了解到,分厂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都是属于六合丝绸厂的附属加工厂。由于经济形式的变化,目前这两个附属生产厂已经变为主要生产来源。生产方式为手工与机械结合。
图 2 访问京华丝绸有限公司
例如煮茧工序,在1912年丝绸厂刚成立时,所用的是人工煮茧方式,当时效率很低,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到了六十年代,工厂引进了第一代的煮茧机,效率得到了提高。在当时丝绸厂效益很好,一个煮茧班有40个人,每天有3个班来倒。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到了1995年,丝绸厂换了第二代的煮茧机。煮茧的效率进一步的得到了提高,煮茧工序逐步接近现代化。
图 3 工人正在操作第二代煮茧机
负责人还表示六合丝绸厂的办公大楼是按照机梭和蝉蛹的样式参考修建的。在当时发展最好的时候,这栋大楼是这片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但由于后来工厂生产力的下降以及不乐观的经济状况,这栋大楼已经近乎被弃置,也很久未翻修过。用负责人的话说:这栋楼见证了这座丝绸厂的兴衰。
图 4 六合丝绸厂办公大楼一景
从与周围居民的采访中,了解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很大的生产社,最顶峰的时候这里有5000多名工人,加上家属有近2万余人。而现在这里大概只有200名工人。通过这个数据也可以从侧面反应出丝绸厂的经济状况确实在下降。工人也基本上是老年人,看上去像是一个“黄昏产业”。丝绸厂虽然也在以自己的方式改善这生产经营状况,比如引进了新的生产设备,优化了工人结构等措施,但在像丝绸厂这样的传统低附加值产品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未来的丝绸厂以及类似六合丝绸厂这样的企业应该何去何从,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88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