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实践队在金桥小学合影 杨翠霞摄
时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你在灯火通明、冬暖夏凉的楼房里享受各种家用电器带给我们的便利时,是否知道曾经有一群人住山洞、点油灯,日夜劳作却依然填不饱肚子。70年,中国大地广新颜换旧貌,生意盎然。为深入调研祖国70年建设的伟大成就,7月10日,莆田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科技知行筑梦实践小分队从莆田出发,历经31个小时,抵达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金桥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图为金桥村村委会 杨翠霞摄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开始探索把县内外石山贫困农户搬迁到土地山区进行农业综合开发,金桥村就是当时的移民安置点之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当年地广人稀的金桥村如今已经是一个有32个屯,总人口5000多村落,其中近90%为异地搬迁来的村民。科技知行筑梦实践小分队在金桥村展开为期3天的调研与支教活动。
图为金桥村风貌 杨翠霞摄
“聆听群众们述说这里的沧海桑田”
实践小分队进村入户,分别对村中的部分老人、青壮年、孩子及当地的村干部、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听了老人讲诉当年原居住地交通不便、人口众多、土地贫瘠且匮乏、食物短缺,挣扎在温饱线下的苦难日子;了解到这块新土地上奋斗成长起来的这一代讲诉移民后在政府的帮扶下,一步步开荒垦地、一点点垒砖添瓦,一切从无到有的奋斗历程;看到新生代孩子们衣食无忧的纯真笑脸,这座村庄日新月异的样子渐渐的在实践队员们的心中鲜明起来。
通过实地调研与走访,实践队成员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与正确的政策指引,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巨大影响,给这些村民们带来的新生。
图为实践队正在前往采访 杨翠霞摄
图为实践队与村民交流采访 杨翠霞摄
“以一技之长点亮孩子们科技的微束星光”
在开展社会调研的过程中,实践小分队不忘结合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优势,根据村里孩子接受科技教学相对匮乏的情况,在金桥小学设点,召集部分小学生开展免费科技小课堂活动,开设电子百拼教学、科学小实验等课程。实践小分队通过对电路图的演示解说,对小风扇的原理和组成进行讲解、对西红柿电路的演示,为山里的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向往,孩子们对此支教活动热情高涨,对科技创新产生极大的兴趣。实践队成员们真心希望能以微薄之力,助力国家扶贫助贫、科技强国之路,希望小朋友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接过父辈用汗水建设金桥村的接力棒,借科技之力,以智致富。
图为实践队正在为小学生讲解西红柿发电原理 杨翠霞摄
图为小学生完成小风扇作品 杨翠霞摄
实践队成员吴立根表示,“通过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从莆田一路向西,我们见证了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已经覆盖祖国的各个角落,金桥村的变化及这些异地搬迁村民们这些年的好日子,都离不开祖国和政府政策大力支持扶贫,我为祖国而感到自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794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