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吴欣怡、郑文浩、鲁安邦、章雯、陈嘉谦)2019年7月8日,文化祠堂弥漫着的缕缕清香,正是“执暮”团队与老幼共开展的“传统营”活动。裹一颗角黍,道一声爱意,品味指尖上的妙笔生花。
玉粒量米水次淘,裹将箬叶苎丝韬。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甜糯的粽子,粽情粽意,融于其中。茆坪的灰汤粽颇为有名,软糯的米饭,配上香甜的豆沙,熬制时浇上一层特制的糖油,甘美滋润。“先把两片粽叶交叉,翻过来折成漏斗的形状,然后……”老人们凭借自身的阅历、娴熟的手艺,不一会儿就诞生了一枚精致的粽子。看着一旁跃跃欲试的孩子,奶奶们不经意地慢下了动作,带领着孩子们一勺一勺地添加糯米。棉线的缠绕将孩子们的一丝不苟,老人们的循循善诱裹进情谊满满的灰汤粽,封存于甜而不腻的豆沙。

图一 老人手把手教授孩子包粽子
粽子下锅后,粽子的清香缓缓地从锅中溢出,弥漫在空气中。这一丝丝、一缕缕棕香,使人仿佛回到端午佳节。上好的稻草发挥着自己最后的余温,为灰汤粽增添一份独特的滋味。作为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粽子伴着老人的芳华逝去,记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大手执小手,代代相传,才使得中国传统美食文化闪耀于世界美食之谱。一句平淡如水的问候,很轻;一声平凡如纸的祝福,很真。孩子们将心事诉于一方信纸,简单的一句“我爱您”却寄托着不简单的情感。
图二 儿童将亲手写的贺卡交给老人
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不断的演变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而粽子,更是在端午佳节的宴席上争得一席之地,历史悠久、同脉相传。一粥一饭,一饮一啄,无处不是乡情,一代代茆坪人传承下来的风物具有无可比拟的生命力,向来客们展示这最动人的野趣与最真挚的情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10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寒假返乡,共筑成长梦——记“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成长”活动**随着寒假的到来,我满怀激动地回到了久违的家乡。今年寒假,我参与了一项特殊的活动——“红领巾小课堂,团团伴你共……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一、引言故事始于2024年,那时的我还在红星中学埋头苦读。一群来自安徽工业大学的学长学姐回到母校进行宣讲,他们的分享让我深受触动。虽然当时我并未下定决心报考安工大,但我从心底认为……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加强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与高中母校的联系,加深安徽工业大学大学生的母校情感,增强学生的爱校之情,2025年1月14日,三名从砀山中学毕业的学子回访了高中,在高一11班开展了‘心怀母校……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南京,2024年7月4日——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不容忘却。为了深化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理解,提升青年一代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实践团于今日走进侵……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的“红色千里行”实践团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了一次深入的社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认知程……
孙富贵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以缅怀之心,铭记历史之痛,2024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暑期实践队共同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团队成员访问前来参观的游客,了……
孙富贵 王家鑫 姜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
安徽学子三下乡:历史的回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实践之旅的感悟与收获2024年07月04日,由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组成的暑期实践队前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那里,……
孙富贵 胡天姣 柴 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