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永州7月10日电(通讯员 张奇)“当时那个人问我们狗粮吃不吃,我说吃。”
瘦削的脸,面色蜡黄,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九十一岁的唐沛喜爷爷虽然已经老态龙钟,走路时却依旧步履矫健。当被问道抗战时的艰苦条件时,唐老回忆起了自己吃狗粮的往事。烽火连三月,“粟米”抵万金。粮食紧缺的日子里,部队的士兵挖野菜、食糟糠,为了补充体力想尽一切办法。吃狗粮是情势逼迫下的无奈之举,这样的话语缀在访谈之间,无恨无痛,无悔无怨,无悲无哀,有的只是热烈奉献后极致的平静与淡泊、以及对今天和平富足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唐沛喜老兵今年已经91岁高龄,1945年初加入桂东北抗日游击纵临阳联队,部队驻地在临桂县太太庙。部队大部分为当地人,其中也有很多的流亡学生。一把猎枪,一腔热血,一群澎湃爱国的赤诚青年,书写了一段旷日持久的抗战传奇。当时部队连统一的着装都没有,粮食补给也由当地老百姓供给。军民一心共同抗敌,愣是在装备精良的日军面前杀出了一条血路。
七十四年前的一天,十七岁的唐沛喜爷爷还是一名新兵。只为了祖国的一声召唤、人民的一份期盼,便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于他而言,青春就是一场场炮火连天的战役、用热血铸就的新生。唐老和队友四人巡逻的时候在船上发现了六名士兵,起初他们以为是民兵,后来才发觉是日本兵。这是唐老和敌军的第一次正面接触,在紧急情况下,某种气氛包围了他,也许是亡国的危急,也许是水火涂炭中的生灵,使他真正完成了从民到兵的蜕变,在日本兵手下奇迹般地生还。“当时情况危急,根本想不了太多。”唐爷爷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是重若千钧,是道义之所在、虽千万人逆之吾往矣的义无反顾。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这样铿锵有力的歌曲,很难想象出自一个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耄耋老者。所谓命运,其实命似河流,受河道约束;运如艄公,在自己手里。同样身处战乱,同样很多身不由己,同样在成长,唐老却凭借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迎难而上的勇气拥有了殊异的人生。山东大学(威海)暖兵筑梦志愿服务团服务类社会实践团队为这种精神所感染,也为老兵献上了山大校歌和歌唱祖国。两种歌声互为映照,串联起中华民族近百年的悲喜兴衰。
出门一步,便是江湖。国破山河下,无数少年远离家人故土,在颠沛流离中历经种种磨难,在成长中学习成长。抗日战争是宏大的时代背景,这一大背景下每一个体的爱恨艰困、彷徨挣扎、理想勇猛,都通过老兵的回忆和口述,得到了生动的再现。对老兵的访问,是望远和显微,是生命的对话,关怀的是金字塔下的小人物,贴近泥土的“黔黎”,不愿笔生花,但愿笔发光,由我们照亮一处黑暗。
临行前,唐老站在门口,目送我们离开,迟迟不肯回去。老人的身躯越来越小,直至变成一个黑点。难以想象这样瘦弱的身躯竟能承载如此巨大的能量。带着老兵的热切期许与美好祝愿,我们开启了下一段旅程。关爱老兵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18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