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南卓著《羯鼓录》载,唐玄宗酷爱花瓷,犹爱鲁山花瓷“花鼓”,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事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自此,在古陶瓷界一提到花瓷就想到唐明皇命名的鲁山花瓷。
7月13日,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赴鲁山詹营村传承陶瓷文化技艺服务团志愿者来到鲁山花瓷博物馆参观学习。
在鲁山,守望千年不熄的窑火——鲁山花瓷
据了解,鲁山从夏代制陶开始,唐宋时,鲁山的制瓷业达到鼎盛时期,元代末年由于中原战乱开始落魄,鲁山地处中原,制作陶瓷的资源丰富,唐宋时期,鲁山段店窑口林立,作坊密布,生产的瓷种以黑底蓝白斑(也有酱褐色地蓝白斑、茶叶末地蓝白斑、月白、天蓝、天青地黄褐斑等)的花釉瓷为主,还有黑瓷、酱釉瓷、月白、天蓝、天青、三彩瓷等,规模大、品类全,花样多,工艺精湛,历史悠久,为中国陶瓷史上所罕见。
目前,鲁山花瓷博物馆收藏着自唐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段店窑陶瓷名品万余件,涵括了鲁山段店窑千年制瓷历史长河中的代表品种,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鲁山段店窑发展的辉煌历程,所有馆藏年代可靠、品类丰富、科学价值较高,是收藏家、鉴赏家最具权威的断代标尺,是鲁山花瓷历史文化研究最可靠的实物依据。
得知来意后,鲁山花瓷博物馆副馆长曾永生以朝代为线索,为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馆藏的文物,从唐代的黑釉和花釉瓷,到北宋的段店青瓷,再到金代的青釉、白釉、黑釉瓷、白釉珍珠地以及三彩类釉陶。每一件文物都精美细致,独一无二,其中唐代段店窑烧制的黑釉和花釉瓷在中国陶瓷装饰艺术上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博物馆中的文物,虽然有些已是零零碎碎无法复原的残品,但它们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在经过历史洗礼后,每一处都被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透过展柜的玻璃,似乎可以跨越时空的阻隔,与古代的匠人进行技艺的交谈。
鲁山花瓷不仅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它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是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史上无比辉煌的一章。
图为志愿者们和曾馆长在鲁山花瓷博物馆前合影留念 通讯员 贾耀瑞摄
守艺人的“瓷梦”——羯鼓
曾馆长带领志愿者们来到了展厅正中间摆放羯鼓的面前,他对志愿者说:“鲁山窑出的羯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鲁山花瓷没出现以前,是南青北白的局面,鲁山花瓷的出现首次在釉面上创造性地采用彩斑装饰, 打破了唐代瓷器“南青北白”的单调格局,终结了中国瓷器单色釉的历史,开启了后世彩瓷之先河。”
羯鼓,是盛唐时由西域羯族小月氏人传入中原的打击乐器,之后创出陶瓷制品,圆柱细腰,两端蒙革,以杖击之,在唐代音乐中位居“八音之领袖”而独享至尊。
该展馆展出的藏品有三百多件,修复的藏品有一千多件,古陶瓷标本数十万件,除了各种藏品外,鲁山花瓷博物馆内设置了名家作品展示区,以现代复烧的段店贡窑系列艺术精品700余件为主,全面展现了段店贡窑的最高艺术水平和发展成就,以及陶瓷工艺体验区,参观者在欣赏花瓷的同时也能够亲身体验一把制作花瓷的乐趣。
图为志愿者们近距离观看瓷器 通讯员 贾耀瑞 摄
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历史纪录着人类的脚步,跟随鲁山花瓷的发展历程细数它从产生、发展到兴盛的点点滴滴。
通过这一次的经历,鲁山花瓷流光溢彩、华美绮丽的模样深深印在每位志愿者的脑海里,记忆犹新。同时,也让志愿者们明白自身肩上的重任,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鲁山花瓷的发展重现往日之风采,让陶瓷文化以及制作技艺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在学习传承的体验中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树立起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传统文化在与现代文明的交融中焕发勃勃生机,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志愿者的心灵。
图为鲁山花瓷博物馆的名家作品展示区 通讯员 贾耀瑞 摄
平顶山学院陶瓷学院赴鲁山詹营村传播陶瓷文化·技艺服务团
2019年7月14日
撰稿人:简家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23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