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早晨7点,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三河古镇“探古镇变迁,觅工匠精神”调研实践团队再次走进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三河古镇,走遍这里的大街小巷,探访民俗文化,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走访调查活动。
采访古镇居民,了解文化概貌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三河古镇历史悠久,有着秀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团队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镇文化传承的现状,与当地居民进行了许多的交流与沟通,一共发放了105份调查问卷。很多人在了解团队成员的来意后,对调查访问表示了极大的欢迎,并积极配合,表达了自己对于三河古镇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观点。
队员们认真听取俞老师的看法。通讯员 丁龙生 摄
在鹊渚廊桥附近,成员们采访了退休老教师俞先生,自从高中毕业被分配到三河镇工作,他在这里已经生活了多年,他向成员们表示,古镇的很多文化遗产在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之后,仍然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是有希望继续发扬下去的;同时,俞先生也向队员们透露了自己内心的担忧,“现在这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留在这里的几乎都是我们这样上了岁数的人,要么就是外来做生意的。”俞先生告诉队员,自己在这里的五十多年中,古镇原有的风貌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队员们在聆听的过程中频频点头,感叹不已,副队长傅亚炜表示自己从俞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俞先生的话语虽简短质朴,却句句深入人心。”
探访羽扇作坊,领略工匠精神
三河古镇拥有着千年的历史,至今保存着代表着当地特色的名物,羽毛扇则是这里的代表性手工艺品,承载着这里悠久的历史,还有人们脑海中那久远的记忆。据悉,羽毛扇是团队本次实践活动的重点之一,队员们对此进行了完善的准备工作。
周女士正在展示羽扇扎把过程。 通讯员 罗莹 摄
团队经过近三小时的奔波,几乎走遍了整个古镇,终于在中午时分联系上了一家羽扇制作工坊,店主周女士向队员们展示了如何対羽扇进行扎把,“这样的手艺一时半会是学不会的。”店主向队员们强调,她在做学徒的过程中,学习扎把时手指多次被铁签戳破,“要特别小心,手指一旦被戳破,伤口就会感染发炎。”制作羽毛扇的工具看似简单,其实操作起来十分困难,成员们都围在周女士身边,仔细地观察着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同时将需要注意的细节记录了下来,全程没有一个人抬头。在团队离开之际,周女士告诉队员们,她很高兴他们能够以如此认真的态度对待传统工艺,她也希望能够有更多青少年前来学习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把这些手艺延续下去。
体味精雕细琢,感受工匠精神
牛角梳,作为一种用特殊材质——牛角制成的手工艺品,在全国各地颇受欢迎,然而现在很难买到正宗的牛角梳了,值得庆幸的是,三河古镇较为完整地保存了牛角梳的制作工艺。
在考察了当地17家牛角梳制作坊之后,团队选择去参观位于南街的徽梳坊。在店员董女士的引导下,队员们对店内陈列的牛角梳种类有了一定的了解。董女士还对牛角梳的优点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牛角梳和普通的梳子相比,它不起静电,而且使用手感温润。”她还提到,每天用牛角梳梳头,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牛角梳居然有这样的功效,今天真是眼界大开!”队员们在听完董女士的讲解后,纷纷表示出了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赞叹。在一旁观望团队活动的游客黄先生如是说:“真是‘物如其地’!只有三河古镇这样充满灵气的地方,才能把这如璞玉般的物件保存下来。”
经过一天的调查访问,该团队目前了解到三河古镇在自然风景与人文遗产两方面都占有极其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存在着文化遗产失传、人口老龄化等问题。团队成员们表示本次的概况调查为他们后续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们将“摸着石头过河”,凭借着自身的知识储备与顽强的毅力走出一条新的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1824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